漢字是進化還是退步
1樓:血刃星辰
每個民族都有它自身的發展和進步歷程,漢字的發展適合本民族進步分不開的,簡化適用是語言的特色,廢除了『之乎者也』的繁雜是文字的進步。 記得以前上北京新東方的考研英語單詞課,一位老師不斷給我們灌輸這樣乙個理念:英語是細膩的,而漢語在很多方面較為粗糙。
他擧了很多例子,比如,「insist」和「persist」翻譯為漢語都是「堅持」,但從字首可以看出,這兩個詞絕對有不同的意思。我當時就想反駁他:你憑藉這幾個單詞的差異就說漢語粗糙,那麼英語中叔伯舅姑姨嬸都不分,又精緻到哪裡去了?
更恐怖的是,連兄弟姐妹都要加「elder」和「younger」才能區分!乙個民族的語言是本族文化的深層表現,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怎麼能根據使用習慣上的小小差別就判斷語言優劣呢?更何況是針對自己的母語!
但這個事情的確讓我想到了語言的「精緻」問題。漢字簡化把卸嗯qr不相及的字簡化成乙個,是不是對漢語文字表達的精確性造成了損害呢?當年參與簡化工作的都是學界大師,後生小輩不敢妄加評論。
但是,由於當時強大行政力量的幹擾,也許有些事不是專家學者能做主的。漢字也許當簡,但是,在那個過激的年代,我們的漢字簡化是否也過激了呢? 當然,在漢語的演化歷史上,有很多曾廣為使用的字詞義,由於後來脫離了人們的生活,最終遭到捨棄。
比如,我們華夏民族在三千多年前已經進入農業社會,種植業和畜牧業在先人的生活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那時候的語彙中,對植物和牲畜區分得極細。我們看先秦詩文,會強烈感受到這一點:
絕大部分的生字,都是動植物的名字。但後來隨著生産的發展,當這些事物在先民生活中不再佔據那麼重要的位置,那麼不論黑馬黃馬三嵗的小馬,就統統稱為「馬」了。這類變化是自然發生的。
秦始皇滅了六國,統一文字,是把各國文字廢除,以本國文字為準,簡化為小篆。後來小篆演化成漢隸,漢隸演化成楷書,這套字形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繁體漢字。此後兩千多年間,漢字的字形十分穩固,基本沒有發生變化。
我在這裡不想說漢字字形發展史,也沒有那個知識儲備。我想說的是,漢語和漢字在幾千年來有許多變化——一些偏激人士的復古言論是不可取的。按照他們的説法,我們都用甲骨文好了。
中國人崇尚中庸,任何事情都不是那麼絕對,沒有形而上的好與不好,合理就是好。乙個真正具有中國文化精神的人,是不會太偏激的。
為什麼說康有為三世說與達爾文進化論相同
三世說是中國的一種抄 社會歷史學說,認為bai 人類社會是沿著du據亂世 昇平世 太平zhi世順次進化的過程。此說dao源於古代,由近代康有為系統化,成為社會維新的理論基礎。達爾文進化論是說自然界適者生存。都是探索世界發展變化的。中國也想學韓國了?要號稱發明整個世界?達爾文進化論對近代中國產生了巨大...
如果進化論是真的,為什麼世上沒有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
達爾文的進化論是一套漸進式 graduali 的理論。達爾文理論認為 自然選擇必須靠極度微小並對生物有利的遺傳改變,長期不斷地累積才能發揮作用。有哪些生物現象挑戰達爾文的進化論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和考古學發現挑戰達爾文的進化論。具體介紹如下 1 考古學發現。如果生物產生如達爾文進化論,是從一種簡單低等...
達爾文的進化論是否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一樣也有侷限性
不能說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有侷限性,只是還沒有完全探索到,而達爾文的進化論是有侷限性的,因為達爾文說人類是由猿進化來的,確實沒什麼證據.如果是考試或目前的學術中,達爾文進化論的侷限性是 1 單位 達爾文認為是個體,現在認為是種群2 遺傳變異 達爾文無法解釋遺傳變異的實質和在進化中的作用 古代就是 天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