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亦夢之城
唐代詩人、畫家。字摩詰。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其父遷家蒲州(在今山西永濟)侍陸跡,遂為蒲人。
他官終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王維青少年時期即富於文學才華。開元九年(721) 中進士第,為大樂丞。
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後歸至長安。開元二十二年張九齡為中書令。
王維被擢為右拾遺。其時作有《獻始興公》詩,稱頌張九齡反對植黨營私和濫施爵賞的政治主張,體現了他當時要求有所作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張九齡罷相。
次年貶荊州長史。李林甫任中書令,這是玄宗時期政治由較為清明而日趨老並黑暗的轉折點。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但他並未就此退出官場。
開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後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選,天寶中,王維的官職逐漸公升遷。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他一方面對當時的官場感到厭倦和擔心,但另一方面卻又戀棧懷祿,不能決然離去。於是隨俗浮沉,長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時隨著思想日趨消極,其佛教信仰也日益發展。他青年時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後一度家於終南山,後又得宋之問藍田輞川別業,遂與好友裴迪優遊其中,賦詩相酬為樂。天寶十五載(756)安史亂軍陷長安,玄宗入蜀,王維為叛軍所獲。
服藥佯為□疾,仍被送洛陽,署以偽官。兩京收復後,受偽職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懷念唐室的《凝碧池》詩為肅宗嘉許,且其弟王縉官位已高,請削官為兄贖罪,故僅降職為太子中允,後復累遷至給事中,終尚書右丞。王維詩現存不滿 400首。
其中最能代表其創作特色的是描繪山水田園等自然風景及歌詠隱居生活的詩篇。王維描繪自然風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詩壇獨樹一幟,成為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和發展了謝靈運開創的寫作山水詩的傳統,對陶淵明田園詩的清新自然也悉裂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園詩的成就達到了乙個高峰,因而在中國詩歌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外號「詩佛」。
前期多寫政治感遇詩,仕進精神強。
王維的資料 王維介紹
2樓:星恩文化
1、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唐朝著名詩人、畫家。
2、王維出身河東王氏,祖籍山西祁縣。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官拜吏部郎中、給事中。
3、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接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4、王維參禪悟理,學莊通道,精通詩、書、畫、**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
5、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王維的資料
3樓:mona荷蘭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漢族,祖籍山西祁縣,盛唐詩人的代表,創造了水墨出水畫派,有「詩佛」之稱。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今存詩400餘首。
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擅書畫,亦通音律,多才多藝。
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王摩潔文集》等行世。[1]
求王維的簡介,唐代詩人王維簡介
王維 701 761 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 今山西祁縣 遷至蒲州 今山西永濟 崇信佛教,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擅畫人物 叢竹 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 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 輞川圖 即為後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 雪溪圖 及 濟南伏...
王維的字是什麼王維字什麼?
王維 701年 761年,一說699年 761年 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 今山西運城 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 畫家。王維出身河東王氏,於開元十九年 731年 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 監察御史 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 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
關於王維送別友人的詩,王維的送別詩
送熊九赴任安陽。魏國應劉後,寂寥文雅空。漳河如舊日明晌,之子繼清風。阡陌銅臺下,閭閻金虎中。送車盈灞上,輕騎出關東。相去千餘裡,西園明月同。送李員外賢郎。少年何處去,負公尺上銅梁。借問阿戎父,知為童子郎。魚箋請悄槐山詩賦,幢布作衣裳。薏苡扶衰病,歸來幸可將。送張五歸山。送君盡惆悵。復送何人歸。幾日同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