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過曰子
每個時代 不同 人文 思想 領導 各方面的因素 別說尺的長度了 文字 都有很大的變化。
2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需要問嗎?你想一想就會明白的,古時候社會落後,部落是封閉的,相互的交流是困難的,很多是部落自己的規定,相互沒有交流的,或是很少交流的,隨著進化、發展,各自才有了自己的語言、文字、……原始的文化等等,沒有統一的國家,只是乙個個的群落、部落、不可能形成統一的東西,各說各的沒返話、各幹各的事,各自活動的範圍也很小,後來隨著進化、發展歷彎有了交通工具,才能走更遠的路,接觸更多的人群,瞭解更多的事情,才能相互交流、交換、形成市場,才能有交換的「數量比較」、大小、尺寸、貨幣的換算的需求,……就拿中國的地方方言,到了高度文明的今天,也沒能完全統一成「普通話」更何況漫長、遠古的社會?很多「枯爛飢聯邦制國家」在今天,很多歷史形成的東西、規定,還沒有統一,就連現代化的汽車方向盤、左右行駛的路線也不能統一……等等,太多的不能統一的東西,所以才會有各種的技術「標準」、度量衡標準的,毫不值得奇怪的。
在古代還沒有尺子的時候,人們是如何測量長度的?
3樓:昌谷之
古代還沒有尺子的時候,人們往往就是用。手指頭啊,或者胳膊呀,還有走路的步子呀,這樣的去測量長度的呀,比如農村。人們梁地的時候往往就是走多少步啊!
記得電視劇集裡面演的就有這樣的土地改革的時候。往往就是。用走多少步來測量這個地大概是多長多寬的?
4樓:隨機他取的名字
emmm
比如說:腳掌(現在的英呎)
從大麥穗中間選擇三粒最大的麥粒頭對頭排成一行的長度就是:1英吋手掌大致比量的長度單位,叫一捺。
等等等等……
5樓:五戒之印
那時候人們是用結繩爾記。
到底是尺有所長還是尺有所短
6樓:娛說娛話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長處和短處,要善於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出自於戰國·楚·屈原《卜居》
夫尺有所短,埋伏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
尺有所短,螞指寸有所長」例句:
1、因為尺彎物攜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都懂,但大家都沒有真正樹立起來。
2、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大家各自有優點和不足,應該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板書也能在現代課堂展現出許多多**所無法完成的任務。
在古代還沒有尺子的時候,人們是如何測量長度的?
7樓:榷予
通過研究發現,修建金字塔的時候使用的單位不是「公尺」,而是叫做「腕尺」的單位。它是自肘到中指尖的長度。小一些的單位有:
掌尺,它等於1/7腕尺;指尺,它等於1/4掌尺。因為那時候的埃及人,理解分數的意義非常費勁,所在這些小單位很有用。今天,儘管人們熟悉了分數,大家還一樣喜歡用小單位。
1腕尺大約是釐公尺。有的人用腳的長度作為長度的單位,乙隻腳的長度稱為一尺。在中國石代丈量土地的時候,也經常用步數來計算。
也就是說以人身體的一部分為基礎來頂長度單位。我們平常所用的「公尺」,是在那之後很久才規定出來的長度單位。
最初是以人的手、足等作為長度的單位。但人的手、足大小在商品交換中遇到了困難,於是便出現了以物體作為測量單位。
如西元前2400年出現。
的古埃及腕尺,中國商朝出現的象牙尺和公元九年製造的新莽銅卡尺等。
商代,一尺合今,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 ;
秦時,一尺約 ;
漢時,一尺大約 ;
三國,一尺合今 ;
南朝,一尺約 ;
北魏,一尺合今 ;
隋代,一尺合今 ;
唐代,一尺合今 ;
宋元時,一尺合今 ;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
相傳我國古代大禹治水時,曾用自己的身體長度作為長度標準進行治水工程的測量。 唐太宗李世民規定,以他的雙步,也就是左右腳各一步作為長度單位,叫做」步」。並規定一步為五尺,三百步為一里;後來又規定把人手中指的當中一節定為」1寸」。
8樓:雞腿炸雞可樂
靠著繩子,手掌,一步的距離,和臂長來測量。
9樓:貓西北和狗東西
在古代埃及,主要的長度單位是腕尺,它是自肘到中指尖的長度。
10樓:爛事
最初是以人的手、足等作為長度的單位。但人的手、足大小。
不一,在商品交換中遇到了困難,於是便出現了以物體作為測量單位,如西元前2400年出現。
11樓:我唯有詩和遠方
在古代有時候是以身上的某個部位的長度來測量的。
12樓:網友
靠著繩子測量的,或是手掌腳掌之間的距離。
13樓:白改雨
比如帶一根繩子在身上,需要的時候就用它來比較長短,古埃及人就使用繩子丈量土地。
14樓:冬夜裡的白玫瑰
是通過繩子打結來確定長度的。
15樓:各行各業好突然
是通過類比的方式進行測量的。
在古代沒有尺子的時候人們如何測量長度?
16樓:熙苒
用自己的身體作為丈量標準。
身為度稱以出。
測量離不開數和量,因此必須有記數和計量的辦法。治水這樣大規模的測量必定要有統一的計量標準,這個標準是怎樣建立的呢?《史記》給出了答案:
禹)身為度,稱以出。」這句話可以理解為以禹的身長和體重定出長度、重量的單位。有了單位和標準,並把它複製到木棍、矩尺和準繩上,測量長度時就可以直接讀數和計算了。
治水工程即使在不同地區也就可以復現和傳遞這個量了。
王嘉在他所撰志怪**《拾遺記》中說:禹因得到神的幫助而獲得丈量工具,他在開鑿龍門而進入乙個深數十里的巖洞時,「幽暗不可復行」,出來一頭如豕(豬)的怪獸,口銜明珠在前面引路,至一開豁明亮處,只見九河神女華胥之子,蛇身人面的伏羲端坐在前。
伏羲交給禹一支長一尺二寸的玉簡,使量度天地。禹即用此簡評定水土。大禹治水的傳說盡管帶有許多神話色彩,但它總還是一種歷史事實的反映。
無論是伏羲的玉簡,還是《史記》所說的禹身為度,都說明了治水是離不開度量衡的。
古代發明出魯班尺。
魯班尺,全稱「魯班營造尺」,亦作「魯班尺」,為建造房宅時所用的測量工具,類今工匠所用的曲尺。魯班尺長約釐公尺,相傳為春秋魯國公輸班所作,後經風水界加入八字,以丈量房宅吉凶,並呼之為「門公尺」。又稱「角尺」,主要用來校驗刨削後的板、枋材以及結構之間是否垂直和邊稜成直角的木工工具。
1市尺=魯班尺。魯班尺產生不久即融合了丁蘭尺,後又融入寸、釐公尺。是度量、矯正的重要工具。由於其特殊的功能,在風水文化、建築文化中表現最為廣泛。
古代沒有尺子的時候, 怎麼測量長度﹖
17樓:烊是千璽的烊
古代沒有尺子的時候,用的是古代衡器來測量長度。
衡器是用來測量物體的長度、容量和重量的器具,在中國統稱為「度量衡」。中國很早就發明了衡器這個稱重計量工具。中國古代衡器紮根於歷史文化之中,其發展史本身就是一幅濃縮的古代社會的生活畫卷。
中國很早就發明了衡器這個稱重計量工具。中國衡制起源於何時已無從稽考了。黃帝造做器物之說雖不免有傳說的色彩,但如果從社會發展史的角度看,中國的度量衡產生於原始社會末期應該是不成的問題的。
古代沒有尺子的時候, 怎麼測量長度﹖
18樓:胡說大本營
估計是使用人身某個部位來形容長度。現在還有遺留:一乍長、一指寬、指甲蓋兒大小、等等。
也用周圍常見的事物來比喻:斗大的、芝麻大小、芥菜菜籽兒、等等。
長度單位是一切計量的基礎單位,由它派生出來的:面積、體積、重量、時間等等單位。
19樓:金常出差
《說苑。辨物篇》:「度量權衡,以黍生之。
十黍為一分,十分為一寸,十寸為一尺,十尺為一丈。」《漢書。律曆志》雲:
以子谷【禾巨ju】黍中者度之,九十分為黃鐘之長,十黍為分,十分為寸,十寸為尺。」當時還確定以山西上黨境內為佳。所謂「積黍為度」,就是以一定數量的中等【禾巨ju】黍積累起來,作為度量的基本單位。
說實在的我國標準化其實是一直領先世界。
20樓:網友
找生活常見物品代替啊,比如乙隻普通的香菸為84公釐,一塊普通的紅粘土磚為240公釐*115公釐*52公釐等等。
尺子一定是長及嗎?
21樓:瑞斯柯兒
不一定是長的。
尺子有7種,分別是:捲尺;直尺;三角尺;量角器;軟尺;遊標卡尺;裁縫尺。
1、捲尺是最常見的,也是應用最粗滑廣泛的,一般家庭會購買這種尺子,比較方便,可以用來測量房間和傢俱等茄譽物顫凳段品的尺寸。
2、直尺,直尺一般有塑料、木頭和不鏽鋼等材質,使用範圍也很廣。
3、三角尺,三角尺又可以分為直角尺與等腰三角尺,幾何畫圖的時候經常會用到。
4、量角器,量角器是一種特殊的尺子,可以用來測量乙個角的大小,工程圖紙上經常使用。
5、軟尺,軟尺在生活中也是比較容易見到的,例如在測三圍時就會使用,軟尺在測量長度上不受物體的形狀影響,它可以測量不規則物體的表長度。
6、遊標卡尺,可以用來測量比較精小的東西,資料更加準確。
7、裁縫尺,一般裁縫或賣布的地方都使用這種尺子,但不是以釐公尺、公尺為單位,而是以尺為單位,與其它尺子使用不同的計量單位。
這兩種尺的長度是不是一樣的?
22樓:匿名使用者
(1)由圖知:①圖1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個小格,所以乙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物體左側與對齊,右側在6cm和7cm之間,估讀為,所以物體的長度為l= ②圖2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乙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物體左側與刻度線對齊,右側在處,所以物體的長度為l=由圖知:①在體溫計上,最小示數是35℃,最大示數是42℃,所以其測量範圍為35℃~42℃;在1℃之間有10個小格,乙個小格代表,即此體溫計的分度值為;此時的示數為 ②在秒錶的中間錶盤上,1min中間有兩個小格,所以乙個小格代表,指標在「5」上,所以分針指示的時間為;在秒錶的大表盤上,1s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乙個小格代表,指標在2s處,所以秒針指示的時間為2s,即秒錶的讀數為30s+2s=32s.(3)5月底電能表讀數?
h,則6月份小林家消耗電能w=w1-w2=??h=?h. 2500r/kw?
h表示電能表每轉1r,電路中消耗1 2500 kw?h的電能,電能錶轉動400r,電路消耗的電能為:w=400×1 2500 kw?
h=?h.故答案為:(1);;2)35~42;;32s; (3);
23樓:網友
當然不一樣,一尺大概33釐公尺。
24樓:辛集全哥
是的,但是一般軟尺都是兩面都有刻度,一面是釐公尺,一面是晾衣服用的。
尺的刻度2到刻度5的長度是 Cm
刻度尺的刻度2到刻度5的長度是 3.00 cm。學生用的刻度尺是釐米刻度尺,單位釐米,最小刻度1mm,讀數時準確到毫米,估計到毫米下一位。刻度尺的刻度2到刻度5的長度是3.00cm。刻度尺是以長度單位為標準作刻度記號,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刻度尺的分度值一般為1mm,一般規格的學生量程為10cm 15...
為什么太陽在不同的地方大小也不同
有幾點會影響觀察太陽的大小。1,地球繞太陽的軌道是橢圓。2,日出和日落時容易和遠處較大的參照物比較,中午沒有。3,日出和日落時陽光穿過的空氣厚,中午穿過的空氣簿,空氣會散射部分陽光,看起來會大。人眼判斷物體的大小是要有參照物的,如果參照物大了,太陽也就顯得小了 反之亦然。太陽的大小是會變的,只不過幾...
不同ph的醋酸的濃度的比值 為什麼 30
不同ph的醋酸的濃度的比值?為什麼?這個問題涉及到弱酸的電離平衡常數,中學知識未涉及到,但既然你提出來了,我還是給你作出解答。解決問題的關鍵點是 弱酸在一定溫度下電離達到平衡時,存在以下關係 ka c h c hac 或 c h ka c hac 因此,對於不同濃度的醋酸溶液 c h c h c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