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之子》的教學反思

2025-04-15 09:10:31 字數 1101 閱讀 8519

1樓:夢之緣文化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楊氏之子》一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戶九歲男孩機智聰慧地應對別人的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槐圓趣味,令人拍案叫絕。

這篇文章是孩子們在小學階段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這樣編排,目的有三:一是讓學生開始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有乙個初步的認識;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學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把重點放在讀通文章,理解句意上,我先範讀,讓學生感知讀古文的'語感,畫出停頓,然後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熟讀成誦。在理解文字的基礎上,我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楊氏之子九歲,甚聰慧。」這句話,讓學生說說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楊氏之子的聰慧?

引導學生去文中感受楊氏之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罩差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楊氏之子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採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難道楊梅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我想,學生在領會文章的妙處時,也一定能激發他們感悟祖國語言文字的興趣。

在學完課文後,我創設了乙個練習情景,用「張」「李」「劉」等姓氏來替換孔,如,張君平說:「此是君家樹。」讓學生模仿應答,訓練他們的思維,使學生學以致用。

這一環節,學生髮言積極,對答如流,課堂氣氛很活躍,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對古文的濃厚興趣。

另外,我還拓展了《世說新語》中的《謝太傅篇》與《徐孺子篇》作補充材料。有了這篇文章的學習經驗,再讓學生合作、交流、**文字的妙處,我發現學生再讀古文時確實老練了許多,而且能饒有興趣地去探索語言的魅力,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驚喜,同時也充分說明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不過,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自己一些做得不夠好的地方:

1、調控學生的能力還有待提高。每次的課堂教學似乎都只屬於一部分人,還有少數學生一直遊離於課堂之外,無法讓他們專心聽講,這真是老師心中永遠的痛。

2、在語言的感悟上,仍然有所欠缺。對古文的理解及拓展方面,我的反饋還不夠全面。其實,這也是教師個人文學修養的欠缺所致。

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對於優點我會繼續物明皮發揮,對於不足,我會積極地改正。

楊氏之子文言文中的意思,楊氏之子這篇古文的意思

楊氏之子文言文告訴了我們要有智慧,也要有聰明的頭腦。文中的楊氏子就是一個聰明的人 本文主要反映出孩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在樑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裡有一個九歲的兒子,很聰明。有一次,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的父親不在家,於是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就有楊梅。孔君...

楊氏之子的含義是什麼,《楊氏之子》這首詩的意思?

百家姓 楊氏 楊氏 歷史 楊 源出 一 出自 姬 姓。以國為氏。據 元和姓纂 雲 周武王分封其第叔虞於唐邑 山西翼城 出公子齊,生伯僑,天子封為楊侯,以國為氏。二 為五胡十六國時氐族姓氏,據 晉書 雲 氐有楊氏,世居仇池 甘肅仇池山 三 據 魏書 官氏志 所載,北魏有代北姓 莫胡蘆 氏,後改為漢字單...

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裡?

語言是具有魅力的,慢慢品味,不同的說話方式,效果也是大相徑庭,那麼文章 楊氏之子 中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那裡?這是故事中的重點部分。孔君平看到楊梅,聯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 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楊,它叫楊梅,你們本是一家嘛 這信手拈來的玩笑話,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應聲答道 沒聽說孔雀是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