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恭為中牟》文言文翻譯
1樓:慧圓教育
文言閱讀一直是語文考試的重點,下面就是我為您收集整理的《魯恭為中牟》文言文翻譯,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魯恭為中牟》原文:魯恭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罰。袁安。
聞之,疑其不實,陰使人往視之。隨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過,止其旁,旁有兒童。
其人曰:「兒何不捕之?」兒言雉方雛,不得捕。
其人訝而起,與恭決曰:「所以來者,欲察君之政績也。今蝗不犯境,此一異也;愛及鳥獸,此二異也;童有仁心,三異也。
久留徒擾賢者耳,吾將速反,以狀白安。
《魯恭為中牟》註釋:1、為:擔任。
2、中牟令:中牟縣。
的。縣官。3、雉:俗稱野雞。
4、德化:用道德教化。
5、任:用。
6、陰:暗暗地,暗中。
7、使:派。
8、阡陌:田間小路。
9、止:停止。
10、方:才。
11、得:能夠。
12、訝:驚訝。
13、今:現今。
14、犯:侵犯。
15、境:邊境。
16、及:推及。
17、徒:只,僅。
18、耳:罷了。
19、將:將要。
20、反:通「返」,回去。
21、狀:情況。
22、白:報告。
23、異:過人之處。
24、俱:一起。
25、其人訝而起:表示修飾的連詞,不譯。
26、止其旁:省略句,應為「止於其旁」。
27、雛:小。
28、決:告訴。
《魯恭為中牟》翻譯:魯恭擔任中牟縣令,注重用道德感化百姓,不用刑罰的方式。朝中大官袁安聽說這件事以後,懷疑這不是真的,暗地裡(私下)派人前往中牟縣調研核實。
那人跟隨著魯恭走在田間小路上,一起坐在桑樹下。有乙隻野雞經過,在他們身邊停下,旁邊有乙個小孩。那個人說:
你為什麼不把它抓住?」那個小孩說野雞還是幼雞,不應該捕捉它。那人驚訝地站起來,對魯恭說:
我此次前來,是要檢查你的政績的。蝗蟲不侵犯縣境,這是我看到的第乙個現象;愛護鳥獸,這是第二個現象;小孩也懷有仁愛之心,這是第三個現象。我久留只會打擾賢者。
我將快速返回,把情況告訴袁安。」
魯恭治中牟翻譯文言文
2樓:是個小影迷
譯文:魯恭擔任中牟縣令,注重用道德感化百姓,不用刑罰的方式。
朝中大官袁安聽說這件事,懷疑它不是真的,暗中派人到中牟縣去視察。
那人與魯恭走在田間小路上,一起坐在桑樹下。有乙隻野雞。
經過,在他們旁邊停下,拆滾蘆旁有乙個小孩。那個人說:「你為備帆什麼不把它抓住?」
那個小孩說野雞才是幼雞,不能抓。那人很驚訝,對魯恭辭別說:「我此次前來,是要檢查你的政績的。蝗蟲不犯縣境,這是我看到的第乙個現象。
愛護鳥獸,這是第二個現象;小孩也懷有仁愛之心,這是第三個現象。我久留只會打旅帶擾賢者。我將快速返回,把情況報告袁安。」
原文:魯恭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罰。袁安聞之,疑其不實,陰使人往視之。隨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過,止其旁,旁有兒童。其人曰:「兒何不捕之?」
兒言雉方雛,不得捕。其人訝而起,與恭決曰:「所以來者,欲察君之政績也。今蝗不犯境,此一異也;愛及鳥獸,此二異也;童有仁心,此。
三異也。久留徒擾賢者耳,吾將速反,以狀白安。」
魯恭治中牟翻譯文言文
3樓:彩虹糖
魯恭治中牟翻譯文言文是魯恭擔任中牟縣令,注重用道德感化百姓,不用刑罰的方式。朝中大官袁安聽說這件事,懷疑它不是真的,暗地裡(私下)派人到中牟縣去視察。那人與魯帶戚寬恭走在田間小路上,一起坐在桑樹下。
有一仔碧只野雞經過,在他們旁邊停下,旁蠢亮邊有乙個小孩。
魯恭治中牟》的作者是范曄,出生於士族家庭(順陽範氏家族),曾祖範汪仕東晉,官至安北將軍,撰有《尚書大事》《範東陽方》等,進爵武興縣侯,傳至伯父範弘之;
祖父範寧歷任臨淮太守、豫章太守,為東晉經學大家,著有《春秋穀梁傳集解》;父範泰仕晉為中書侍郎,後得劉裕信任,屢被公升遷,亦有《古今善言》二十四卷。
仲尼相魯文言文翻譯
仲尼相魯。仲尼相魯,景公患之。謂晏子曰 鄰國有聖人,敵國之憂也。今孔子相魯若何?晏子對曰 若其勿憂。彼魯君,弱主也 孔子,聖相也。君不如陰重孔子,設以相齊,孔子強諫而不聽,必驕魯而有齊,君勿納也。夫絕於魯,無主於齊,孔子困矣。居期年,孔子去魯之齊,景公不納,故困於陳 蔡之間。選自 晏子春秋 外篇 相...
許在文言文魯人曹沫裡面是什麼意思
魯人曹沬bai 節選 曹沬者,魯人也,du以勇力事zhi魯莊公。莊公好力。曹dao沬為魯將,內與齊戰,容三敗北。魯莊公懼,乃獻遂邑之地以和,猶復以為將。齊桓公許與魯會於柯而盟。桓公與莊公既盟於壇上,曹沬執匕首劫齊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動,而問曰 子將何欲?曹沬曰 齊強魯弱,而大國侵魯亦甚矣。今魯城壞即壓...
文言文兩則中的「惟」是什麼意思,《文言文兩則》中的學奕意思
惟 大多數時候表示 只有的意思 謝謝採納 惟字是用來表示只有 僅僅 只是 希望等意思,常用做動詞或副詞。那個意思就要你分析文言文了。鬼知道是哪兩則文言文啊 文言文兩則 中的學奕意思 1 譯文 弈秋是全國擅長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導兩個人下棋,其中一人專心致志的學習,只聽弈秋的教導 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