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手機使用者
報刊閱讀—學習西方文化的好方法
在語言、文化、跨文
化交際三者的關係中,語言是一種載體和符號,文化是語言的背景,而交際則是前兩者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具體體現,是語言形式的具體應用。語言反映文化,文化影響語言的使用和發展;在以一種語言為媒介的跨文化交際中,交際者應遵守該語言的文化語用規則。我國中學生的英語日常交際用語運用能力遠遠落後於英語基礎知識的運用能力。
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的,關鍵是我們現在的教學模式只重視英語的語音、詞彙和語法的教與學,使教學成為脫離社會文化語境的單純的語言技能訓練,而情景對話卻包含了很多日常的文化現象。
在我日常的教學中,我主要是利用英文報刊來加強學生對西方文化的瞭解。
讓學生大量閱讀《二十一世紀學生英文報》,是英語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通過閱讀,學生了解中西兩種文化的差異,從而減少語用失誤。比較可以從稱呼、招呼語、告別、做客、謙虛、讚揚、思維習慣和價值觀念等方面進行,如學生在閱讀《二十一世紀學生英文報》(高二版)第3期,有一篇文章是關於王力巨集的新**《改變自己》,從文章中的一句話:
leehom wang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pop singers,學生意識到漢語王力巨集和英文leehom wang的不同表達方式。
另外,大量的閱讀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擴大其詞彙量,而且有助於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表達能力。通過報刊背誦比賽,使學生掌握英文表達方式。
為什麼弘揚傳統文化,還要學習外國先進思想
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現在中國正在發展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他的精神支柱就是靠中國傳承下來的中國傳統文化,包括愛國主義精神,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內容。傳統文化是中國人民經過艱苦的奮鬥和探索從而總結出來的,雖然純在一些問題,但要懂得去其精華,去其糟粕,。這也是對待世界文化一樣,人總是要前進的,而前進就少不了新鮮的事物來豐富,世界優秀文化是一個大範圍的東西,也是推動中國發展的導航燈。
所以既要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又要學習世界各國優秀的文明成果。
3樓:笨笨熊**輔導及課件
偉大的中華民族的文化是歷史悠久而深厚的,講仁德、重信義、孝長者、尊老者、護幼者、要愛國……這些優秀的傳統對於中華民族性格的優良培養是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的。但是在傳統文化卻是經歷了上千年的封建社會,這些傳統文化必然有著封建社會的烙印,就像保守、**、迷信、歧視女性等一些傳統思想,這些思想已經阻礙了中國的社會和文化生活的正常發展,必須得給予革新!
學習外國先進思想,正好可以彌補我國傳統文化的不足之處--開放、民主、尊重女性等,正因為一批批有革新思想的人領導了中國的新文化運動、改革開放等革新運動,使中國的文化發展和社會發展出現了新局面,使中國適應了世界的發展,促進了自己的進步。
正所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本國傳統文化和外國先進文化,不要一味自信,也不要一味崇外,使自己的文化水平越來越高,使自己的民族永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也使自己的社會發展越來越好。
所以,i學習外國先進思想是十分有必要的!
說明近代先進中國人學習西方的探索呈現什麼趨勢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近代先進人物向西方學習呈現出不斷深入的趨勢,導致這種趨勢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國社會的變化和逐步轉型 b、西方文化成果的先進性c、中國知識分子提倡和傳播西學 d、西方列強的侵略加深答案a
(1840-1919)是中國人學習西方,出現的進步有那些?
5樓:也許微笑
「西學」影響下的近代思想 鴉片戰爭以後,隨著西方列強的侵入,西方的思想文化也不斷湧入,形成了「西學東漸」的局面。中國思想界出現了學習西方的熱潮。
鴉片戰爭期間,林則徐、魏源等就開始注意向西方學習,並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
洋務運動期間,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主張。他們認為:中國的封建傳統制度是完美的,西方的科學技術是先進的,在不觸動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應該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二者結合。
他們的主張,突破了封建頑固派認為中國一切都好,西方科學技術不過是「奇技淫巧」的陳腐觀念,為西學的傳入提供了一定的條件。
隨著洋務運動的發展,從洋務派中逐漸分離出一部分人,形成了早期的維新派。他們從洋務活動中體會到,洋務派單純照搬某些外國的製造技藝是不夠的。他們主張,不僅要學習西方科學技術,更應該學習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
在經濟方面,要擯棄中國傳統的「重農抑商」的政策,鼓勵發展商業,同西方強國進行「商戰」,保護本國經濟。在政治方面,他們大力宣傳西方的議會制度,主張實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憲制。在19世紀中後期的中國,他們的這些思想是比較進步的。
他們的一些觀點,為以後的戊戌變法奠定了思想基礎。
康有為公車上書以後,維新運動逐漸進入高潮。思想界中,一些先進人士大量介紹西學,其中最突出的是嚴復。他在天津主辦《國聞報》,宣傳西方的政治制度和變法主張。
嚴復翻譯和介紹了很多西方社會學、經濟學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英國人赫胥黎的《天演論》。在書中,嚴復運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觀點,來宣傳「優勝劣汰」的社會進步理論。同時,他批判了中國舊有的國家制度和科舉制度,指出應給人民以民主自由,並普及西學。
這些觀點,對戊戌變法運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嚴復 嚴復的主要譯著
20世紀初,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加深。學習西方的經濟、政治制度已從書本和口頭上變為資產階級的革命的行動。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批判了維新派的保皇立場,結合中國的具體國情,把從西方學到的國家學說發展為三民主義,並用這個理論指導了辛亥革命。
科學技術的成果 19世紀60年代以後,在洋務運動中相繼成立的京師同文館、江南製造總局譯書館和廣學會,不斷翻譯和介紹西方科技知識,促進了中國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那時候,還出現了一批中國近代的科學家,其中較為著名的有;數學家李善蘭、華蘅芳和化學家徐壽。
在翻譯外國文獻的機構中,京師同文館以外國史地知識為主,廣學會側重於與**教有關的書籍。翻譯出版科學技術書籍最多的是江南製造總局譯書館。江南製造總局集中了不少外國和中國的科技人員。
徐李善蘭外,還包括華蘅芳和徐壽。
李善蘭撰寫了一些很有成就的數學專著。在《方圓闡幽》一書中,他較早地闡發了微積分的初步理論。在《垛積比類》一書中,他說明了高階等差數列的理論,書中的「李善蘭恆等式」,為當時數學界所矚目。
李善蘭自幼喜好算學,成名後任京師同文館算學總教習。他除了自己著述外,還與外國人合作,翻譯了許多自然科學書籍,有《代數學》、《植物學》、《談天》等。通過這些書,他不僅向國內介紹了西方近代數學理論,還引進了哥白尼的日心說和歐洲植物學最新成果細胞學說。
華蘅芳以譯書出名。他翻譯的書很多,其中以數學方面的為主,如《代數術》等。這些書介紹了近代西方代數學、三角函式、微積分的知識。
他翻譯的數學著作中,還介紹了當時歐洲剛剛出現的概率論。
徐壽與英國人傅蘭雅創辦了格致書院,傳播西方自然科學知識。徐壽翻譯了大量外國科技資料,以化學方面為主。他的譯著《化學鑑源》等,介紹了19世紀中後期歐洲化學研究的主要成果。
華蘅芳和徐壽曾在江南製造總局合作,製造了我國第一臺蒸汽機和第一艘以蒸汽為動力的木殼輪船。
清朝末年,我國的交通事業也有所發展,湧現了成績卓越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佑和飛行家馮如。
清朝修築鐵路從19世紀80年代開始。但是直到甲午中日戰爭以前,只修築了天津至山海關一段及臺灣新竹附近一小段鐵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清**開始擴充鐵路。
到清朝滅亡之前,共完成鐵路線4300多公里。其中,除詹天佑指揮修建的京張鐵路外,其餘幾乎都是由外國人出資和設計修築的。
詹天佑是中國近代傑出的鐵路工程技術專家。2023年,他擔任京張鐵路總工程師,經過四年奮戰,終於使京張鐵路提前通車他著有《京線鐵路工程紀略》等書。
詹天佑是我國近代第一批公派留學生,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回國後在福州船政學堂任職。中法戰爭期間,他參加了馬尾海戰,在抗擊法國侵略者的鬥爭中,表現十分英勇。進入20世紀,詹天佑致力於我國的鐵路建設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
馮如早年留學美國。2023年,美國萊特兄弟研製成功世界第一架飛機。馮如決心努力鑽研飛機的設計製造和駕駛技術,為祖國的國防事業作出貢獻。
2023年,馮如研製的飛機試飛成功,飛行高度、飛行距離和速度均創當時世界紀錄。
馮如(1883-2023年),廣東恩平人 馮如和他研製的飛機
新式學堂的興辦和教育的變革 19世紀60年以後,洋務派興辦了一些新式學堂,學習外語、科學技術、軍事等內容,還組織了留學教育。
在新式學堂中,成立最早的是2023年建立的京師同文館。最初,同文館主要開設外語,後來逐漸增加天文、算學等課程。此後,各地紛紛建立新式學堂。
新式學堂的建立,改變了過去以學為主的教學內容,而是以「格致之學」為主;培養方向,不再是封建官吏,而是一些從事實際業務的有用人材。
洋務派興辦的留學教育,取得一定成果。中國第一個留美學生容閎,促成中國派遣留學生赴美深造。19世紀70年代,清**先後選派100多名幼童赴美國留學。
他們有的考入大學,有的考入工業專科學校,分別學習機械、造船、採礦。他們學習用功,成績優良,品行端正,深得美國人好評。回國以後,留學生大多數成為各界棟樑。
他們當中,有中國近代著名工程技術專家詹天佑,中華**第一任國務總理唐紹儀。後來,福建船政學堂派學員到英法兩國學習艦艇駕駛和製造。其中有近代著名思想想家嚴復,北洋水師將領劉步蟾、林永升等。
留學教育對封建傳統教育是一個突破,也為近代中國培養了一批卓越人材。
戊戌變法期間,維新派創辦了一批新式學堂。著名的有康有為在廣東創辦的萬木草堂,譚嗣同、黃遵憲、梁啟超等在長沙主辦的時務學堂等。2023年,在變法過程中,作為新政之一,光緒帝詔準建立了京師大學堂。
這是中國近代最早的一所體制完備的高等學府。
戊戌變法以後,京師大學堂沒有被廢除,仍舊保留下來。辛亥革命以後,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戊戌變法期間創辦的新式大學還有:
天津中西學堂、上海南洋公學等。這是中國近代最早的一批高等學府。
20世紀初,青年學生中出現了赴日留學高潮。到2023年,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人數達到8000人,其中不少人後來成為革命骨幹,如近代著名女革命家秋瑾,廣州黃花崗起義列士喻培民、林覺民,雲南護國運動的領導人蔡鍔等。
20世紀初,由於國內形勢的鉅變,中國的科舉制度再也適應不了形勢的發展。清**被迫制訂了新學制,並於2023年宣佈廢止科舉制。科舉制自隋唐設立以後,歷經1000多年,終於走到了盡頭。
辛亥革命以後,南京臨時**設立了教育部,由蔡元培任教育總攻。蔡元培認為,共和時代的教育,不能再以封建時代的忠君、尊孔為主要內容,而應實行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和美感教育。他把這五種教育概括為體育、智育、美育和德育。
由於臨時**採取了一些措施,**初年的教育得到了發展。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以後,大搞尊孔活動,推行復古教育。直至2023年興起新文化運動,情況才有了改變。
西方列強還在中國開辦了一些教會學校。最初設立的都是一些初級、中級的學校,如鴉片戰爭前在澳門設立的馬禮遜學校,是中國最早的教會學校。20世紀初,外國教會著手在中國設立高等學校,如法國耶穌會在上海設立的震旦大學,英美兩國在北京合辦的協和醫學校,美國教會在北京海淀設立燕京大學。
教會學校的建立,為外國侵略者培養了一些信徒,同時,對中國近代教育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西方文化對中國的影響的例項,西方文化對中國的影響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 苡在夏季 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最近十多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一股股的 西洋風 也開始鋪天蓋地席捲而來,不僅漢語裡多了很多的音譯詞,例如 摩登 可樂 等等。過西洋節也成了捲過上下所追逐的時尚風氣,就拿眼下的聖誕節來說,各家店鋪把小店裝飾的...
西方文化是什麼時候進入中國的,西方文化首次系統傳入中國是在何時
義大利人利瑪竇義大利人,1552年出生在義大利安可納州馬切拉塔城一個貴族家庭.21歲時加入耶穌會,23歲在羅馬學院接受神職教育,並從名師學習文學 法律 神學的同時,進修幾何學 天文學 地理學等自然科學,成為一位知識淵博的青年學者.1580年他28歲時升任神父.1582年奉耶穌會遠東巡閱使範禮安之命到...
在西方文化中,聖職是什麼意思,西方文化中的牛有什麼意義? 10
aiw丶告白 和教會工作有關的,比如牧師。西方文化中的牛有什麼意義?10 鷹在西方文化中代表什麼? 刀劍斬相思 鷹象徵著勇猛 熱情的奮鬥精神。鷹就是勝利的標誌,羅馬人認為鷹是 朱庇特之鳥 雙翼伸展的白頭鷹則是美國國家的象徵。埃及國徽上的鷹為一隻金色的鷹,稱薩拉丁雄鷹。金鷹昂首挺立 舒展雙翼,象徵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