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中更有實效

2021-03-03 21:04:09 字數 3505 閱讀 1624

1樓:匿名使用者

1、抓住時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理論認為:合作的價值就在於通過合作,實現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為此,教師要合理選擇契機,給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內容,把那些具有思考性或開放性,僅憑個人的力量難以考慮周全,鬚髮揮小組集體智慧的問題讓學生合作學習。為了使「合作學習」不流於形式,並且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我認為以下幾種情況下適時使用。

(1)在學生獨立思考出現困難時適合組織合作。

(2)在重點、難點處或重、難點得不到突破時適合引導合作。

(3)在實驗**規律時適合組織合作。

(4)解答「開放性」問題時適合引導合作

2、確保「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

3、加強合作學習的指導和監控。

在合作學習的背景下,教師的角色是合作者、指導者。有的老師喜歡在學生小組學習時走來走去,或若無其事的東張西望,或忙於在各小組間巡視、趕場,但很難看見教師參與合作與引導,懸浮於表,未能真正發揮教師指導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教師應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不同的合作學習小組的學習活動中去,指導學生的合作學習,監控學生的合作學習。

如何讓小組合作學習在數學課堂中發揮更大作用

2樓:芸芸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的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自主發展、合作探索的新學習方式。美國著名的建構主義者馮·格拉塞斯菲爾德認為:知識的掌握是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運用已掌握的學習經驗通過與他人(教師、學習夥伴等)協作主動建構而獲得的,而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

這就強調了以學生為中心,視學生為認知的主體,教師只是對學生的知識建構起促進和幫助作用。小組合作學習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富有個性地、主動地學習。那麼在什麼樣的時機才能讓小組合作學習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發揮它更大的作用呢?

下面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知識困惑」時的合作學習

在新授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會提出一些質疑,來激發學生求知、探索的慾望,然而大多數學生對新知識的本質認識不清,表現為迷惑,無法獲取新知識,甚至經過反覆的思考、實踐,自身也不能獨立解決,真可謂之「山窮水盡疑無路」。

此時採用合作學習,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形成濃厚的研究氛圍,起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教學「四年一閏」時,我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小剛今年12歲,但他只過了3個生日,這是什麼原因呢?

」學生們對這一問題非常感興趣,紛紛動腦思考,有的緊皺眉頭,有的抓耳撓腮,就是不能找到合理的答案。這時我讓學生髮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大家共同出謀劃策,共同研討,結合課本的備註來**。於是學生們七嘴八舌,你說我聽,你指我看,你講我評,探索、研究的氣氛異常濃厚,興趣異常高漲。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力量,終於使學生自行解決了四年一閏的問題,得出了合理的答案後,同學們為自己努力所得的成果感到無比驕傲,認知尤其深刻。

二、「新舊知識碰撞、矛盾交鋒」時的合作學習

不同的個體對不同的問題總會持有不同的觀點,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會有學習認知上的矛盾交鋒。如一旦有爭議問題提出,孩子們都會持自己的觀點與對方互相爭執,往往爭得面紅耳赤。此時採用合作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競爭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如學習了「克和千克」後,老師問:「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鐵比較,哪個更重一些?」有的說棉花,有的說鐵,於是讓學生在小組中爭辯。

「我認為鐵重,棉花怎麼也比不上鐵重。」有個孩子說。「你說的不對,老師已經說了,棉花和鐵都是1千克,所以它們一樣重。

」「我也贊成你的觀點,不管是棉花還是鐵,它們的質量都是1千克,都是一樣的。」另一個孩子也發表自己的想法。

正是這種小組合作的形式,使學生的主體思想馳騁在自由辯論的空間裡,批判性的思維、創新的思維在此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三、「當學生舉手如林,為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時的合作學習

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當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後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老師,我說……」,「老師,我說……」,學生急於表現自己的想法,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但有限的時間不能滿足每一個學生的表現欲,這個時候的小組合作學習能讓生生之間暢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傾訴,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學習長方形的特徵後,讓學生聯絡實際說說:在我們的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是長方形的?孩子們充分發言,教室的黑板面、門窗面、課本面……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無不積極興奮,當老師說停的時候,還有的學生意猶未盡,一副遺憾的樣子。

於是我趁機組織小組合作:「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說給你小組的同學聽一聽,注意語言敘述的完整性。」同學們聽後立即又沉浸在暢所欲言的情境中,終於使自己的想法在小組的合作中得到了分享。

四、解決問題的方法多樣或問題的答案不唯一時的合作學習

數學內容是較為抽象和深刻的,在很多時候由於學生個人認識問題的侷限性,僅靠某一個學生回答,往往不夠全面。因為數學問題往往都可以採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加以解決,或問題的答案不唯一,這時通過小組學習的形式,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提出自己的解題方法,同時又能分享別人的解題方法,共同討論不同方法的優缺點,分別享受成功的快樂,這對學生髮展解題策略十分有利。 如複習乘除法的意義時,根據算式(如36÷9=4)讓學生小組合作編寫文字題。

小組內的成員充分發表意見,並不斷從別人的發言中受到啟發,編出了多種不同的文字題,這就是集體的智慧,這樣一定會比教師直接講給學生聽的效果好得多。

五、「在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時的合作學習

數學學習要求學生在實踐、探索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學習數學。在實際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有時候學生個人是無法靠自己的智慧和行動獨立完成的,這就需要融合小組成員的聰明才智,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六、在開展數學小競賽、小遊戲時的合作學習

數學知識本身是單一的、枯燥的,但對小學生來說,他們更傾向於趣味性強的小活動、小遊戲、小比賽。為了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會創設一定的活動、遊戲情境,而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完成,更能使學生形成相互競爭、相互團結、相互合作的優勢,學生在這種輕鬆、愉悅的活動情境中學習更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學習的快樂。

合作學習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只有適時恰當地把握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真正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煥發課堂的生命力!

如何做到有實效的合作學習

3樓:匿名使用者

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中更有實效

1、抓住時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理論認為:合作的價值就在於通過合作,實現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為此,教師要合理選擇契機,給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內容,把那些具有思考性或開放性,僅憑個人的力量難以考慮周全,鬚髮揮小組集體智慧的問題讓學生合作學習。為了使「合作學習」不流於形式,並且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我認為以下幾種情況下適時使用。

(1)在學生獨立思考出現困難時適合組織合作。

(2)在重點、難點處或重、難點得不到突破時適合引導合作。

(3)在實驗**規律時適合組織合作。

(4)解答「開放性」問題時適合引導合作

2、確保「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

3、加強合作學習的指導和監控。

在合作學習的背景下,教師的角色是合作者、指導者。有的老師喜歡在學生小組學習時走來走去,或若無其事的東張西望,或忙於在各小組間巡視、趕場,但很難看見教師參與合作與引導,懸浮於表,未能真正發揮教師指導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教師應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不同的合作學習小組的學習活動中去,指導學生的合作學習,監控學生的合作學習。

如何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課堂教學改革如同一股強勁的東風吹遍了教育界的各個角落。我校的課改模式是 三步六引學 實施這個教學模式已有一年多的時間,在此期間,我不斷的探索,不斷的研究,不斷的改進,終於讓自己從剛開始的不適應走到現在的能比較靈活的使用模式上課了。在使用 三步六引學 的教學模式上課時,小組合作學習成了學習的主要方法,...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打破了過去那種全體學生面向黑板,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的束縛,幾個學生圍坐在一起,面對面地合作交流,實踐 操作。通過教學實踐我體會到,這種學習方式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在一個學生髮言時,其他學生總要扭過頭來看著他,不僅要聽其音還要觀其顏 因此學生願意接受,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但是,由於...

小組合作的目的是什麼 也談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的目的也就是作用 充分發揮了師生間 生生間的相互交流,協作功能 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團隊精神,進而促使小組之間合作 競爭,激發了學習熱情,挖掘了個體學習潛能,增大了資訊量,使學生在互補促進中共同提高。一 合作學習能活躍課堂氣氛,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自信心二 合作學習能促進學生在學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