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莊子的齊物論思想莊子的思想核心齊物指的是什麼

2021-03-07 00:52:32 字數 5122 閱讀 3374

1樓:我是一個麻瓜啊

一、對概念的存在以表現

「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凡事凡物都有相對的兩面,都以「偶」的形式存在。莊子齊物思想涉及是非,壽夭,成毀,美醜,彼此,物我,身心,大小,利害,安危,生死,有無等對待概念,莊子認為這些對待性的概念都具有相對性,表面性和不真實性,而相對性是相對於比較的方面,角度,標準,時間和地點等等。

「以道觀之,物無貴賤」萬物莫不大莫不小,從與道同體的至人的觀點看,根本不存在所謂此物與彼物的區分,因此更不存在所謂的貴賤之別。但是,作為萬物中之一物的人總是以己為貴,以人為賤。正是因為凡事凡物都有「偶」,都以」兩行」的形式存在,所以人們觀點不一,面對生活與現實,呈現出各種不同的情態,「然疲役而不之其所歸」「其行盡如馳而莫知能止」。

但事實無論怎樣爭執,「如求得其情與不得,無益損乎其真」。所以莫不如以道觀之,萬物齊一。而事實上萬物內含的彼此對待因素是客觀存在的。

「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指出凡事凡物都有「彼我」,沒有「彼」就沒有「我」,反過來,如果沒有「我」,「彼」也無法得到呈現,「彼我」相輔相成,無法分離,說明對待概念相互依存。

「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這裡提到了是非的對立存在。有了是非以後,人們自以為「是」,否定他人觀點,「是其所非」,「非其所是」。這一句式已經不僅僅反應相對概念互相依存的狀態,而是說相對概念開始交叉開始互相起作用。

「物無非彼,物無非是」,「彼出於是,是亦因彼」更加深刻的說明「彼是」相因,「彼是」構成「物」,「彼是」無法分開,相互依存,面對這種情況,再做「孰是孰非」的定論,就沒有意義了。人們在這多樣化的世界裡「與接為構……與物相刃相靡」,與其這樣,還不如「遊心於物之初」,與道為一,與道同體,逍遙自在。

二、主張超越對待概念,實現「道通為一」,達於「齊物」

面對對待概念的存在,主張「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以「同是非」「同然否」的態度去對待人們所作出的是非,然否的區分,這樣便可以休心於天(作為整體的世界或道)這個巨大無比的轉輪之上(即安命)。面對是非彼此的區分,莊子給出這個道的層面上的方法,需要以心體道。面對是非紛擾的世事,與其沉浸在「此是彼非」之中,不若派遣施肥,超越彼我,泯滅「對待」,而實現「道通為一」。

把天地間的萬物齊一觀之,沒有是非,彼此,對待,這樣就少了世事的紛擾,少了「大知閒閒,小知間間」,也少了「與接為構,日以心鬥。」「道通為一」和」齊物論」的本質是超越是非,生死等對待的概念,允許不同方面的差異性的存在。

肯定,允許幷包容這些差異性的存在,以「不齊」為「齊」,亦是「吹萬不同,鹹其自取也。」「齊」是一種超越的精神,是同於大通的境界。只有超越世俗施肥彼此的辨爭,才能隨化適境而無待逍遙。

三、「以明」是「齊萬物」的方法和境界

齊物論主張超越是非彼此,實現道通為一,達於「齊物」。那麼,「以明」是達於「齊物」的方法。「以明」概念是在反面論證中提出來的,作者首先指出世人執著於是是非非的爭論,「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而不能達到齊物逍遙境界。

於是作者提出「以明」做為達到「齊物」的方法。從事物自性來看,天理是齊同的,「以明」就是要物各任其分,在其本性範圍內盡興發揮,呈現本然天理,從這個角度看,萬物是一齊的。「以明」就是要求人們作到「以道觀物」,看到事物本源,因為從本原來看,萬物都是一樣的,無所謂施肥,這樣就能泯滅是非,齊同萬物,達到齊物逍遙的境界。

四、以「道」觀物,以「心」觀」道」

「以明」是達到「齊物」的方法,那麼要使人們在心靈上作到「以明」,進而去發現萬物的本然之理就是要以「道」觀物,以「心」觀道。「道」與「道樞」,「環中」等概念相關。《齊物論》篇雲:

「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從「道樞」和「環中」兩個概念可以看出來「道」是超越是非彼此,立於樞要和環中位置的,不陷入是非無明的爭論之中。那麼,用這樣的「道」來觀照萬物,則萬物無是無非,無彼無此,萬物一齊。

莊子提出「齊物論」思想,認為「以道觀之,物無貴賤」。認為「道」超越是非界限,泯滅一切差別。同時,莊子以心觀道並體道。

2樓:時代

《齊物論》反映了莊子哲學的又一重要思想,包括「齊物」和「齊言」兩部分。莊子認為,世界上矛盾對立的雙方,諸如生與死,貴與賤,榮與辱,成與毀,大與小,壽與妖,然與不然,都是「齊一」而無差別的。「齊物論」闡述的是莊子相對主義的認識論,事物有相對的一面是對的,但莊子把它誇大了、絕對化了,因此又有些唯心主義。

意思就是一切道理(包括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所有理論),對於人(觀察者,研究者,)來說都是「齊」的,不會因主觀變化而變化。

現在看來,這理論有哲學,物理學,心理學三重意義,哲學有它孕育出了辯證唯物主義,物理學有它孕育出了相對論。說來也好笑,一個「絕對」的理論,竟然能孕育出「相對」的理論。而且這些「相對」理論都在他們的領域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只能用這句話來解釋:唯一不變的字是「變」

而他最明顯的貢獻在於心理學

這篇文章提到了「成見」的概念就是今天的思維定勢,一個很重要的心理學概念

莊子的思想核心齊物指的是什麼

3樓:喵喵喵

莊子的思想核心齊物指的是:一切事物歸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沒有什麼差別,也沒有是非、美醜、善惡、貴賤之分。莊子認為萬物都是渾然一體的,並且在不斷向其對立面轉化,因而沒有區別。

「齊物」與「齊論」是莊子哲學思想的又一重要方面,與「逍遙遊」一併構成莊子哲學思想體系的主體。莊子看到了客觀事物存在這樣那樣的區別,看到了事物的對立。

但出於萬物一體的觀點,他又認為這一切又都是統一的,渾然一體的,而且都在向其對立的一面不斷轉化,因而又都是沒有區別的。莊子還認為各種各樣的學派和論爭都是沒有價值的。

是與非、正與誤,從事物本於一體的觀點看也是不存在的。這既有宇宙觀方面的討論,也涉及到認識論方面的許多問題,因而在我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擴充套件資料

莊子和藺且關於《齊物論》的討論

莊子點化藺且:「天地萬物本就是整體,沒有你我之別,沒有彼此之分,人籟、地籟、天籟也好,大知小知也罷,總是由若干個體的我構成,若干個體相互作用,看不出主次和親疏。

如果非要找出一個起主導作用的我,你在眾生中尋覓卻不見蹤跡。種種行為顯示出確實存在千姿百態的現象,希望透過現象抓住本質時候,它又如同**人一樣捕捉不到。可謂是尋尋覓覓、影影綽綽、恍恍惚惚、似有非有,正如老子所說,大象無形。

」莊子為了表述得再形象一些,就列舉了人和身體各器官的例子加以說明,「人身體有幾百塊骨頭,有眼耳口鼻嘴等九竅,有五臟六腑,這些器官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一個人的整體性。

你說,我對身上的這些器官哪個更親?是全部都喜歡呢還是更看重哪個?再進一步闡述,如果把這些器官比作我的妻妾,這些妻妾能夠和諧相處嗎?

如果把這些器官比作我的大臣,這些大臣之間的權力比重又如何分配呢?」

莊子又露出慣有的思索神情,深邃的眼睛裡閃爍著一絲亮光,「誰知道天地萬物是否有真正的主宰者?不管有沒有,主宰者的本性都不會為此而受益或受傷。就人來說,一生中處處充滿著悲哀的境況:

出生就意味著死亡的臨近,這不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嗎?

活著的時候要與萬物磨合、爭奪生存權利,在生命的旅途上奮力前行、永不停止,這不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嗎?終生忙忙碌碌卻一事無成,整天拖著疲憊的身軀卻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麼,這不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嗎?這樣的人生,活著和死亡有何區別呢?

人死如燈滅,軀體的死亡意味著心靈也隨之而去,這不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嗎?人生就是一個迷茫的世界和舞臺。我疑惑的是,眾人皆醒我獨醉呢?還是所有眾生都和我一樣迷茫。」

藺且聽到這裡,說道:「老師,你既然對人生如此的悲哀,那麼我們為何不能夠像老子那樣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的活著呢?」

莊子說:「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的境界多高呀!它要求生活就是一杯白開水,淡而無味才是本真狀態,它要求生活就是一張白紙,隨意在白紙上繪畫出美麗的圖畫卻沒有任何的汙染,它要求生活就是無心而為的自然狀態。

」莊子皺了皺眉,繼續抨擊到,「現在的人都是拘泥於成見之中,按照既有的認識論也可以說是根據成見做人、做事,誰能是例外呢?世間有沒有了解社會變化規律並遵照去做事的智者呢?這些智者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取別人之所長,避自己之所短,不拘泥於既有的認識論。

這樣的智者罕見哪!世間人總是喜歡用自己的成心作為是非評判標準,為了眼前利益,選擇所謂的一己之長拋棄所謂的他人之短,這些人可謂是愚人啊!世間愚人總是堅守著自己的是非評判標準。」

莊子使用犀利的語言批評現實社會的弊病,對於這些弊病,莊子似乎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他無奈地嘆息一聲,「有沒有不帶有主觀成見的是非標準呢?

比如有人本來是今天來到越國卻非說是昨天或前天來到越國的,這不是把原本沒有的事物非要說成事實存在嗎?把無說成有,即便是大禹再世也無法理解啊!何況我這樣的平凡人呢。」

「所以說,是非是建立在成心之上的。」莊子最後強調。

藺且問道:「如此說來,社會上由來已久的儒墨之爭,刑名之辯皆是由於是非導致的?」

莊子贊同的點點頭:「不錯,世間紛爭出自是非,是非的源泉在於言論,人類有了語言,就產生了無窮無盡的論戰與爭鬥。如果人類使用語言僅僅作為人籟,也許就沒有這麼多的是非,可是,言論不是風吹萬竅。

4樓:匿名使用者

齊物論是莊子哲學的核心思想。它是一種齊彼此、齊是非、齊物我的相對主義理論。他改造了老子關於對立面互相轉化的思想,把事物的運動、變化加以絕對化。

認為事物無時無刻不在變移,其形態絕不固定。由於過分強調絕對運動,否定相對靜止,導致否定事物質的規定性。他提出 「萬物一齊」,為老子的「貴柔」「不爭」提供新的理論依據。

從「道」的觀點看來,一切事物都是無差別的,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本來就沒有確定不移的是非標準。認為小草莖與大屋柱、醜人與美人以及各種怪異乘戾的現象都是同一的。人的名、言、概念總是把事物分割開來把握,根本無法表達「道」。

由於「囿於物」,受條件限制,人們不可避免產生「成心」,即主觀片面的認識。有了「成心」,便自以為是,以彼為非,於是就產生了是非之爭。

一切是非之爭都是對道的割裂。而以 「道」的觀點來看,「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非的區分是沒有必要的。

莊子的齊物論有見於運動的絕對性,卻導致否定事物質的規定性;有見於知識的相對性,卻導致否定是非標準,陷入相對主義和不可知論。

擴充套件資料

齊物論是莊子哲學思想的又一重要方面,與「逍遙遊」一併構成莊子哲學思想體系的主體。莊子看到了客觀事物存在這樣那樣的區別,看到了事物的對立。

但出於萬物一體的觀點,他又認為這一切又都是統一的,渾然一體的,而且都在向其對立的一面不斷轉化,因而又都是沒有區別的。莊子還認為各種各樣的學派和論爭都是沒有價值的。

是與非、正與誤,從事物本於一體的觀點看也是不存在的。這既有宇宙觀方面的討論,也涉及到認識論方面的許多問題,因而在我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時整個論述生動形象,在中國文學思想上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莊子的思想核心是什麼,莊子的思想核心齊物指的是什麼

莊子的核心思想是 道 莊子在哲學上,繼承發展了老子的思想,認為 道 是客觀真實的存在,把 道 視為宇宙萬物的本源。認為 道 是無限的 自本子根 無所不在 的,強調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認有神的主宰。他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辨證法因素。他看到一切事物都處在 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 中,卻忽視了事物質的穩定性和差...

關於莊子的思想,莊子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其它的我不知道,不過,我知道,唯心主義的真正意思不是說 主觀認為一個事物存在,這個事物就存在,主觀認為一個事物不存在,這個事物就會消失 唯心主義哲學家沒那麼傻,否則的話,黑格爾的哲學就不會對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了,黑格爾不是阿q,唯心主義的真正意思是對社會來說的,在社會上,我們認為一件事物,它應該存在...

莊子主張什麼學說,莊子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莊子提出了什麼主張?就連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都沒比過他 真無法回答了。太寬泛了。可以沿著這條路子走。楊朱 老子 莊周 可以簡單地理解為 道家 無為 莊子是個人式逍遙,感到到更多是生命的體驗。老子是權謀,更多的是老辣的哲學。建議好好讀一讀書,這不是一兩句話概括的。莊子的主要思想是什麼?1 哲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