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宋國慶
從內部控制評價本身以及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主要存在詳細評價法和風險基礎評價法兩種方法。
詳細評價法
在《企業內部控制——整合框架》中,coso指出,確定某一內部控制系統是否有效是一種在評估五個要素是否存在以及是否有效發揮作用基礎上的主觀判斷,這些要素也是有效內部控制的標準。coso還指出,認定一個主體的企業風險管理是否「有效」,是在對八個構成要素是否存在和有效執行進行評估的基礎之上所作的判斷,構成要素也是判定企業風險管理有效性的標準。在美國**交易委員會2023年6月通過的實施sox法案404節的規則(sec,2003)以及後來釋出的管理層評價指南中,都強調內部控制評價的程式必須足以既能評價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設計,又能測試執行的有效性。
因此,遵循這個思路,很多企業和事務所都曾經採用過詳細評價法。這種方法的基本思路是:以內部控制框架或標準為參照物,根據內部控制框架的構成要素是否存在評價內部控制的設計有效性,測試內部控制的執行有效性,最後綜合設計和執行的評價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做出總體評價,評估內部控制目標實現的風險,判斷是否存在重大漏洞(material weaknesses,mw),確定內部控制是否有效。
風險基礎評價法
企業內部控制的另一種思路和方法不是從控制到風險,而是從風險到控制,即從內部控制相關目標實現的風險到內部控制。首先,要評估相關目標實現的風險;其次,識別和確定企業充分應對這些風險的內部控制是否存在,即評價內部控制的設計應對相關目標實現風險的有效性;第三,識別和確定內部控制執行有效性的證據,評價現有的控制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執行;最後,對控制缺陷進行評估,判定是否構成實質性漏洞,確定內部控制是否有效。對於不同的目標來說,目標風險的含義、內部控制重大漏洞的含義是不相同的,在評價每一類目標時都需要做具體設定。
《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第十五條規定,內部控制評價工作組對被評價單位進行現場測試時,可以單獨或者綜合運用個別訪問、調查問卷、專題討論、穿行測試、實地查驗、抽樣和比較分析等方法,充分收集被評價單位內部控制設計和執行是否有效的證據,按照評價的具體內容,如實填寫評價工作底稿,研究分析內部控制缺陷。
1.個別訪問法
個別訪問法主要用於瞭解公司內部控制的現狀,在企業層面評價及業務層面評價的瞭解階段經常使用。訪問前應根據內部控制評價需求形成訪談提綱,撰寫訪問紀要,記錄訪問的內容。為了保證訪談結果的真實性,應儘量訪談不同崗位的人員以獲得更可靠的證據。
如分別訪問人力資源部主管和基層員工,公司是否建立了員工培訓長效機制,培訓是否能滿足員工和業務崗位需要?
2.調查問卷法
調查問卷法主要用於企業層面評價。調查問卷應儘量擴大物件範圍,包括企業各個層級員工,應注意事先保密性,題目儘量簡單易答(如答案只需為「是」、「否」、「有」、「沒有」等等)。比如你對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是否認同?
你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是否有信心?
3.穿行測試法
穿行測試法是指在內部控制流程中任意選取一筆交易作為樣本,追蹤該交易從最初起源直到最終在財務報表或其他經營管理報告中反映出來的過程,即該流程從起點到終點的全過程,以此瞭解控制措施設計的有效性,並識別出關鍵控制點。如針對銷售交易,選取一批訂單,追蹤從訂單處理一-核准信用狀況及賒銷條款一-填寫訂單並準備發貨一-編制貨運單據一-訂單運送/遞送追蹤至客戶或由客戶提貨-一開具銷售發票一-複核發票的準確性並郵寄/送至客戶一-生成銷售明細賬一-彙總銷售明細賬,並過賬至總賬和應收賬款明細賬等交易的整個流程,考慮之前對相關控制的瞭解是否正確和完整,並確定相關控制是否得到執行。
4.抽樣法
抽樣法分為隨機抽樣和其他抽樣。隨機抽樣是指按隨機原則從樣本庫中抽取一定數量的樣本;其他抽樣是指人工任意選取或按某一特定標準從樣本庫中抽取一定數量的樣本。使用抽樣法時首先要確定樣本庫的完整性,即樣本庫應包含符合控制測試的所有樣本;其次要確定所抽取樣本的充分性,即樣本的數量應當能檢驗所測試的控制點的有效性;最後要確定所抽取樣本的適當性,即獲取的證據應當與所測試控制點的設計和執行相關,並能可靠地反映控制的實際運**況。
5.實地查驗法
實地查驗法主要針對業務層面控制,它通過使用統一的測試工作表,與實際的業務、財務單證進行核對的方法進行控制測試。如實地盤點某種存貨。
6.比較分析法
比較分析法是指通過資料分析,識別評價關注點的方法。資料分析可以是與歷史資料、行業(公司)標準資料或行業最優資料等進行比較。比如針對具體客戶的應收賬款週轉率進行橫向或縱向比較,分析存在異常的應收客戶款,進而對這些客戶的賒銷管理控制進行檢查。
7.專題討論法
專題討論法主要是集合有關專業人員就內部控制執**況或控制問題進行分析,既可以是控制評價的手段,也是形成缺陷整改方案的途徑。對於同時涉及財務、業務、資訊科技等方面的控制缺陷,往往需要由內部控制管理部門組織召開專題討論會議,綜合內部各機構、各方面的意見,研究確定缺陷整改方案。
在實際評價工作中,以上這些方法可以配合使用。此外,還可以使用觀察、檢查、重新執行等方法,也可以利用資訊系統開發檢查方法,或利用實際工作和檢查測試經驗。對於企業通過系統採用自動控制、預防控制的,應在方法上注意與人工控制、發現性控制的區別。
2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樑惜
內部控制評價到底包括哪些方法,在理論界和實務界認識是不同的,做法也是不一樣的。美國coso指出現有的評價方法和工具多種多樣,包括核對表、問卷和流程圖技術。商務和學術文獻中提供了定量方法。
還列出了控制目標的清單,以便識別內部控制的各類目標。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要求內部控制評價工作組應當綜合運用個別訪談、調查問卷、專題討論、穿行測試、實地查驗、抽樣和比較分析等方法對內部控制進行評價。中天恆3c框架理解,在內部控制評價過程中,應當採取適當的方法收集與評價目標、範圍和標準有關的資訊,確定與實現整體控制目標相關的風險及細化控制目標,並在此基礎上辨識與細化控制目標相對應的控制活動,然後針對控制活動進行必要的測試,獲取充分、相關、可靠的證據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評價。
企業可以運用的內部控制評價方法很多,主要方法如下:
◎審閱法。審閱法主要通過查閱有關檔案或書面資料,可以獲得概括性的整體印象。審閱法是被人們長期使用的基礎方法。
審閱的內容主要包括:以前的各種檢查資料;被評價單位的職責說明或程式手冊;有關業務處理流程圖;單位組織機構系統圖;有關管理決策與經營計劃資料;有關會計資料、統計資料或其他核算資料;其他內部規章或管理制度等。審閱時應認真做好記錄,為現場測試提供依據。
◎不可否認,在實際調查中存在著問卷太長或很難理解;語言晦澀難懂,提出不止一個問題,回答者不具備回答問題
內部控制評價方法有哪些
3樓:安小姐的夏天
從內部控制評價本身以及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主要存在詳細評價法和風險基礎評價法兩種方法。
詳細評價法
在《企業內部控制——整合框架》中,coso指出,確定某一內部控制系統是否有效是一種在評估五個要素是否存在以及是否有效發揮作用基礎上的主觀判斷,這些要素也是有效內部控制的標準。coso還指出,認定一個主體的企業風險管理是否「有效」,是在對八個構成要素是否存在和有效執行進行評估的基礎之上所作的判斷,構成要素也是判定企業風險管理有效性的標準。在美國**交易委員會2023年6月通過的實施sox法案404節的規則(sec,2003)以及後來釋出的管理層評價指南中,都強調內部控制評價的程式必須足以既能評價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設計,又能測試執行的有效性。
因此,遵循這個思路,很多企業和事務所都曾經採用過詳細評價法。這種方法的基本思路是:以內部控制框架或標準為參照物,根據內部控制框架的構成要素是否存在評價內部控制的設計有效性,測試內部控制的執行有效性,最後綜合設計和執行的評價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做出總體評價,評估內部控制目標實現的風險,判斷是否存在重大漏洞(material weaknesses,mw),確定內部控制是否有效。
風險基礎評價法
企業內部控制的另一種思路和方法不是從控制到風險,而是從風險到控制,即從內部控制相關目標實現的風險到內部控制。首先,要評估相關目標實現的風險;其次,識別和確定企業充分應對這些風險的內部控制是否存在,即評價內部控制的設計應對相關目標實現風險的有效性;第三,識別和確定內部控制執行有效性的證據,評價現有的控制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執行;最後,對控制缺陷進行評估,判定是否構成實質性漏洞,確定內部控制是否有效。對於不同的目標來說,目標風險的含義、內部控制重大漏洞的含義是不相同的,在評價每一類目標時都需要做具體設定。
《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第十五條規定,內部控制評價工作組對被評價單位進行現場測試時,可以單獨或者綜合運用個別訪問、調查問卷、專題討論、穿行測試、實地查驗、抽樣和比較分析等方法,充分收集被評價單位內部控制設計和執行是否有效的證據,按照評價的具體內容,如實填寫評價工作底稿,研究分析內部控制缺陷。
1.個別訪問法
個別訪問法主要用於瞭解公司內部控制的現狀,在企業層面評價及業務層面評價的瞭解階段經常使用。訪問前應根據內部控制評價需求形成訪談提綱,撰寫訪問紀要,記錄訪問的內容。為了保證訪談結果的真實性,應儘量訪談不同崗位的人員以獲得更可靠的證據。
如分別訪問人力資源部主管和基層員工,公司是否建立了員工培訓長效機制,培訓是否能滿足員工和業務崗位需要?
2.調查問卷法
調查問卷法主要用於企業層面評價。調查問卷應儘量擴大物件範圍,包括企業各個層級員工,應注意事先保密性,題目儘量簡單易答(如答案只需為「是」、「否」、「有」、「沒有」等等)。比如你對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是否認同?
你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是否有信心?
3.穿行測試法
穿行測試法是指在內部控制流程中任意選取一筆交易作為樣本,追蹤該交易從最初起源直到最終在財務報表或其他經營管理報告中反映出來的過程,即該流程從起點到終點的全過程,以此瞭解控制措施設計的有效性,並識別出關鍵控制點。如針對銷售交易,選取一批訂單,追蹤從訂單處理一-核准信用狀況及賒銷條款一-填寫訂單並準備發貨一-編制貨運單據一-訂單運送/遞送追蹤至客戶或由客戶提貨-一開具銷售發票一-複核發票的準確性並郵寄/送至客戶一-生成銷售明細賬一-彙總銷售明細賬,並過賬至總賬和應收賬款明細賬等交易的整個流程,考慮之前對相關控制的瞭解是否正確和完整,並確定相關控制是否得到執行。
4.抽樣法
抽樣法分為隨機抽樣和其他抽樣。隨機抽樣是指按隨機原則從樣本庫中抽取一定數量的樣本;其他抽樣是指人工任意選取或按某一特定標準從樣本庫中抽取一定數量的樣本。使用抽樣法時首先要確定樣本庫的完整性,即樣本庫應包含符合控制測試的所有樣本;其次要確定所抽取樣本的充分性,即樣本的數量應當能檢驗所測試的控制點的有效性;最後要確定所抽取樣本的適當性,即獲取的證據應當與所測試控制點的設計和執行相關,並能可靠地反映控制的實際運**況。
5.實地查驗法
實地查驗法主要針對業務層面控制,它通過使用統一的測試工作表,與實際的業務、財務單證進行核對的方法進行控制測試。如實地盤點某種存貨。
6.比較分析法
比較分析法是指通過資料分析,識別評價關注點的方法。資料分析可以是與歷史資料、行業(公司)標準資料或行業最優資料等進行比較。比如針對具體客戶的應收賬款週轉率進行橫向或縱向比較,分析存在異常的應收客戶款,進而對這些客戶的賒銷管理控制進行檢查。
7.專題討論法
專題討論法主要是集合有關專業人員就內部控制執**況或控制問題進行分析,既可以是控制評價的手段,也是形成缺陷整改方案的途徑。對於同時涉及財務、業務、資訊科技等方面的控制缺陷,往往需要由內部控制管理部門組織召開專題討論會議,綜合內部各機構、各方面的意見,研究確定缺陷整改方案。
在實際評價工作中,以上這些方法可以配合使用。此外,還可以使用觀察、檢查、重新執行等方法,也可以利用資訊系統開發檢查方法,或利用實際工作和檢查測試經驗。對於企業通過系統採用自動控制、預防控制的,應在方法上注意與人工控制、發現性控制的區別。
內部控制制度有哪些,企業有哪些內部控制制度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劃分為內部管理控制制度與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兩大類。內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對會計業務 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的可靠性沒有直接影響的內部控制。例如,企業單位的內部人事管理 技術管理等,就屬於內部管理控制。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對會計業務 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響的內部控制。例如...
內部控制應包括哪些主要內容,內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和主要內容是什麼?
1 內部環境 內部環境是影響 制約企業內部控制建立與執行各種內部因素的總稱,是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內部環境主要包括治理結構 組織機構設定與權責分配 企業文化 人力資源政策 內部審計機構設定 反舞弊機制等。2 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及時識別 科學分析和評價影響企業內部控制目標實現的各種不正確因素並採取應...
單位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
一,目標指標的完成情況 二,存在的問題 三,擬採取的措施及完成時間 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內容有哪些 內部控制評價報告至少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1 組織實施內部控制評價的總體情況 2 內部控制責任主體的宣告 3 內部控制評價的範圍和內容 4 內部控制評價的標準和依據 5 內部控制評價的程式和方法 6 內部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