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馬諫議書》原文翻譯
1樓:謝老師教育課堂
《答司馬諫議書》節選自北宋文學家王安鍵燃石《臨川先生文集》。篇中對司馬光加給作者的「侵官、生事、徵利、拒諫、怨謗」五個罪名逐一作了反駁,並批評士大夫階層的因循守舊,表明堅持變法的決心。通假字,古今異義詞,文言句式,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如下:
一、通假字:
1、不復一一自辨。
辨:通「辯」, 辯解。
2、於反覆不宜鹵莽。
滷:通「魯」,粗魯。
3.故今具道所以。
具:通「俱」,詳細。
二、古今異義詞:
1、故略上報。
上報:古義: 寫回信。今義:向上級彙報。
2、於反覆不宜鹵莽。
反覆:古義:書信往來。今義:多次重複。
3、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
洶洶:古義:大吵大鬧。今義:形容聲勢盛大的樣子,多含貶義。
4、故今具道所以。
所以:古義:……的原因。今義:連詞,表結果,所以。
5、不任區區嚮往之至。
區區:古義:謙詞,用於自稱。今義:指小或少。
三、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所操之術多異故也。(「也」表判斷。)
意思:(這是因為我們)所持的政治主張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緣故啊。
2)為天下理財,不為徵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為」譯為「是」表判斷。)
意思:替國家理財政,這不是搜刮錢財,駁斥錯誤言論,責難奸佞小人,這不是拒聽意見。
3)胥怨者民也。(.者,..也表判斷。)
意思:連老百姓都抱怨啊。
2、狀語後置句:
1)議法度而修之於朝廷。(「於朝廷」作狀語後置。)意思:在朝堂上公開議定法令制度並在朝廷上修改。
2)受命於人主。(「於人主」作狀語後置。)意思:我卻認為從皇帝那裡接受命令。
3、賓語前置句:
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何為應為「為何」。)意思:(這樣一來)那麼那些人又為什麼不(對我)大吵大鬧尺枝呢?
4、定語後置句:
至於怨誹之多。(「多」作定語後置)
意思:至於那麼多的怨恨和誹謗。
四、一詞多義:
1、以:1)以致天下怨謗也。
連詞,表結果,譯為「因而」,2)以授之於有司。
連詞,表目的,譯為「來,以便」。
3)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
介詞,把。4)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
介詞,表原因,因為。
2、為:1)不為侵官。
判斷動詞,是。
2)為天下理財。
介詞,替,給。
五、詞類活用:
1、以膏澤斯民。
膏澤:名詞作動詞,施加恩惠。
2、如日陵亮敏今日當一切不事事。
事:做。
答司馬諫議書原文翻譯
2樓:頂級酒店海景房
答司馬諫議書原文
答司馬諫議書。
某啟: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遊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辨。
重念蒙君實視遇厚,於反覆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
蓋儒者所爭,尤在於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徵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則以謂受命於人主,議法度而修之於朝廷,以授之於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徵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
至於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節選)磨弊。
譯文
鄙人王安石請啟:昨天承蒙(您來信)指教,我私下認為與君實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議論起政事來(意見)常常不一致,(這是因為我們)所持的政治主張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緣故啊。雖然想要勉強勸說幾句,最終也必定不被您所諒解,所以只簡單的給您回信,不再逐一替自己辯護。
後汪遊前來又考慮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書信往來上不宜馬虎草率,所以我現在詳細地說出我這樣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後或許困清能諒解我吧。
讀書人所爭辯的,尤其在於名氣是否符合(實際),名氣符合實際後,天下之間的道理就清晰了。如今您來指教我的,是認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們的職權,惹是生非製造事端,聚斂錢財與民爭利,拒不接受意見,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責。我卻認為從皇帝那裡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開議訂法令制度並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給有關部門官吏去執行,這不屬侵犯官權;效法先皇的賢明政治,用來興辦好事,革除弊端,這不是惹是生非;替國家理財政,這不是搜刮錢財;駁斥錯誤言論,責難奸佞小人,這不是拒聽意見。
至於那麼多的怨恨和誹謗,那本來預料到它會這樣的。
《山中與秀才迪書》原文及翻譯
原文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作者 王維 朝代 唐 近臘月下,景氣和暢,故山殊可過。足下方溫經,猥不敢相煩,輒便往山中,憩感配寺,與山僧飯訖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僕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
《靜女》原文及翻譯是什麼,靜女原文及翻譯
原文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釋義 文雅的姑娘真美麗,約好在城邊的角落裡等我。卻故意躲藏起來,惹我撓頭又徘徊。美麗姑娘真 好看,送我一支紅色的管蕭。管蕭有著鮮明有光的樣子,喜愛你的美麗。從郊外採來茅荑...
求杜牧《赤壁》原文,《赤壁》原文及翻譯
赤壁 題解 七絕 赤壁 是杜牧任黃州 今湖北黃岡 刺史時 842 844 所作的詠史抒情之作。漢獻帝建安十三年 208 孫權與劉備聯軍曾在赤壁 山名,位於今湖北蒲圻縣西北一百二十里 擊敗曹操的軍隊,奠定了後來三國鼎立的局面。黃州城外也有叫赤壁 又名赤鼻磯 的地方,和真正古戰場赤壁相距不算太遠。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