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鑽鉧潭西小丘記寫作文

2025-04-21 22:31:05 字數 1184 閱讀 6374

由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寫一篇「我的小石潭」作文版+原文翻譯+{200左右}

1樓:網友

小石潭記。

柳宗元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遊者:

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譯文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樣子,隔著竹林,就能聽到水聲,好像人掛在身上的玉佩、玉環相互碰撞發出的聲音,(我)心裡很是高興。於是砍倒竹子,開出一條小路,往下走看見乙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潭)用整塊石頭形成潭底,靠近岸邊,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小石礁、小島嶼、小石壘、小石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

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覆蓋纏繞,搖動連結,參差不齊,隨風飄蕩。 潭裡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麼依託似的。陽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愣在那裡)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竄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猶如在同遊人相互逗樂。

向水潭的西南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彎曲,時隱時現。溪流兩岸的地形像犬牙似的互相交錯,也不知道溪流的源頭(在什麼地方)。 坐在潭邊,四面有竹子樹木環繞合抱著,寂靜空虛地沒有其他人,(那幽深悲涼的氛圍)令人心神淒涼,寒氣透骨,寂靜的使人感到憂傷,也幽深極了。

因為它的環境過於冷清,不能長時間地停留,於是就把當時的情景記下便離開了。 同我去遊玩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和我一同出行的,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

乙個名叫恕己,乙個名叫奉壹。

2樓:網友

柳宗元(來773年-819年),字子厚,源唐代河東郡(今bai山西永濟)人du,著名文學家、

zhi思想家dao

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

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並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傑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初二語文芝麻開花27課鑽鉧潭西小丘記抒發的感慨

這篇文章屬於山水遊記。鈷鉧潭位於永州市芝山區柳子街旁的愚溪之中,該文是柳宗元 得西山後八日 所作。作者先從冉水著筆 其始蓋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東流。奔注 二字描狀冉水強悍的生命力,大有迅猛而來,一瀉千里之勢,但卻遇上了屹立不動的山石擋住了去路。奔注 之水抵石而下,但 抵 不過山石,只得 屈折東...

結合小石潭記寫柳宗元,結合小石潭記寫柳宗元500字

阿里山脈位於玉山山脈的西面,平行於玉山山脈,北起濁水溪南岸的鼻頭角,南至高雄縣的鳳山,全長135公里,山勢較平緩,高度多在海拔1000 2500米,山頂猶如平臺,最高峰阿里山,海拔2774米。阿里山脈是臺灣最西的一條山脈,舊稱 蕃界嶺 著名的風景區阿里山 日月潭即在其中,是風光迷人的旅遊勝地。在臺灣...

閱讀《小石潭記》完成後面小題。小石潭記柳宗元小丘西行百二

小題copy1 c 小題2 d 小題3 b 小題4 b 小題1 試題分析 bai 記 記下來 一種文體。見 du 看見,zhi通假字 現 顯現。以 因為。許dao 左右 地方,處所。故選c。小題2 試題分析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著意渲染了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氣氛,借景抒情,表達了作者被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