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蘇東坡集蘇軾慶厲三年

2025-04-26 03:52:24 字數 1968 閱讀 1826

慶曆三年,軾始總角文言文翻譯

1樓:娛樂拍攝者

譯文:慶曆三年,我剛到總角之年,進入鄉里的學校。有一位從京師來的讀書人,拿魯地人石守道寫的《慶曆聖德詩》給鄉校的老師看。

我在旁邊偷偷**,就能夠誦讀通曉文中的語句,我拿文中稱頌的十乙個人是什麼樣的人,先生說:「小孩子知道這些有什麼用?」

我說:「他們是天子嗎?那我就不敢知道。

如果他們也是普通的人,我為什麼就不可以知道他們!」先生認為我說的話奇特,把這十乙個人的情況全部告訴了我們,並且說:「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這四個人,是人中豪傑。

當時雖然沒有完全明白(這句話),卻已經私下記住他們了。

嘉祐二年,我才來參加進士考試到京師,範公卻(已經)去世了。安葬之後,墓碑立好,我讀碑文以至於流淚,說:「我知道了他的為人。十五年沒有見到範公一面,難道不是命運(的安排)嗎!?」

原文。慶曆三年,軾始總角入鄉校,士有自京師來者,以魯人石守道所作《慶曆聖德詩》示鄉先生。軾從旁窺觀,則能誦習其詞,問先生以所頌十一人者何人也?

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軾曰:

此天人也耶?則不敢知;若亦人耳,何為其不可?」先生奇軾言,盡以告之。

且曰:「韓、範、富、歐陽,此四人者,人傑也。」時雖未盡了,則已私識之矣。

嘉祐二年,始舉進士至京師,則範公歿。既葬而墓碑出,讀之至流涕,曰:「吾得其為人。」蓋十有五年而不一見其面,豈非命也歟?

蘇軾題東坡字後原文

2樓:網友

其 一 : 東 坡 居 士 極 不 惜 書 , 然 不 可 乞 , 有 乞 書 者 , 正 色 責 之 , 或 終 不 與 一 字 。 元 祐 中 鎖 試 禮 部 , 每 來 見 過 案 上 紙 , 不 擇 精 粗 , 書 遍 乃 已 。

性 喜 酒 , 然 不 能 四 五 龠 已 爛 醉 , 不 辭 謝 而 就 臥 , 鼻 鼾 如 雷 , 少 焉 蘇 醒 , 落 筆 如 風 雨 , 雖 謔 弄 皆 有 義 味 , 真 神 仙 中 人 , 此 豈 與 今 世 翰 墨 之 士 爭 衡 哉 ?

譯文:蘇東坡平進極不吝嗇自己的書法,但卻不能求他書寫,凡有求他寫的,他都會嚴肅地批評他,有時還一字不給。元祐年間他在禮部任職,每孫首滾次來見到桌上有紙,他會不擇紙的好壞就在上面寫上芹耐。

他喜歡飲酒,落筆如風雨般瀟灑,即使是開玩笑也是非常有意味的,真是神人呀!這**是當世的翰林們能與他爭高下的呢?

其 二 : 東 坡 簡 札 字 形 溫 潤 , 無 一 點 俗 氣 , 今 世 號 能 書 者 數 家 , 雖 規 摩 古 人 自 有 長 處 , 至 於 天 然 自 工 , 筆 圓 而 韻 勝 , 所 謂 兼 四 子 之 有 以 易 之 不 與 也 。 建 元 靖 國 元 年 五 月 乙 巳 觀 於 沙 市 舟 中 , 同 觀 者 劉 觀 國 , 王 霖 家 弟 寂 向 小 子 相 。

譯文:蘇東坡的簡札書寫字形溫潤,沒一點世俗的習氣,現在號稱能作書法的幾則餘個,即使學習臨摩古人有他們的長外,但那自然精妙,運筆圓潤,以氣韻取勝,就是兼有了四子(四位書法名家)的所長而改變他們的不足。建元靖國元年五月乙巳日在沙市船上看蘇東坡的書法,一起看的人人劉觀國,王霖家的弟弟王相。

慶曆三年,軾始總角蘇軾是個怎樣的人

3樓:

摘要。你好,慶曆三年,軾始總角文言文蘇軾是個重視情誼,樂善好學之人,因為范仲淹比蘇軾年長,而沒有見上一面 感覺到非常後悔,要拜他為師,學習范仲淹的仁義禮樂,忠心孝悌。

慶曆三年,軾始總角蘇軾是個怎樣的人。

你好,慶曆三年,軾始總角文言文蘇軾是個重視情誼,樂善好學之人,因為範仲枝隱攔淹比蘇猛胡攜遊軾年長,而沒有見上一面 感覺到非常後悔,要拜他為師,學習范仲淹的仁義禮樂,忠心孝悌。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族清叢[95][96]、蘇仙[1][2][3]、坡仙[89],兆櫻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正手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

文言文蘇東坡北歸,蘇東坡北歸文言文翻譯

蘇東坡北歸文言文翻譯 蘇東坡北歸東坡還至庾嶺上,少憩村店。有一老翁出,問從者曰 宜為誰?曰 蘇尚書。翁曰 是蘇子瞻歟?曰 是也。乃前揖坡曰 我聞人害公者百端,今日北歸,是天佑善人也。東坡笑而謝之,因題一詩於壁間雲 鶴骨霜髯心已灰 青松夾道手親栽。問翁大庾嶺頭住,曾見南遷幾個回?註釋 東坡 蘇東坡,即...

蘇軾文言文翻譯,東坡畫扇文言文翻譯及答案

這句話是蘇軾在闡述自己的文學創作尤其是散文創作的觀點時所說的。這種文學創作水平是一般人難以企及的,也許只有大文豪東坡先生才能,才敢出此語。譯文 探求事物的精妙之處,就像擊打捕捉清風和影子般飄渺,能夠讓事物形象在心中清晰明瞭的人,大概在千萬人中也遇不到一個,更何況能通過語言和行為來使事物形象清晰明瞭?...

求!文言文《袁安傳》的譯文,文言文《虞集傳》譯文

時大雪,積地丈餘。洛陽令身出案行,見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門,無有行路,謂安已死,令人除雪?人戶見安僵臥。問 何以不出?u 安曰 大雪,人比餓,不宜幹人 令以為賢,舉為孝廉。u 一一 後漢書 袁安傳 譯文 u u 譯文 u u b 答案 b 譯文 袁安答道 天下大雪,人們都在捱餓,不應該再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