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是培養人的地方,到底是培養人的什麼

2021-03-04 07:03:45 字數 4698 閱讀 9083

1樓:匿名使用者

大學是一個小社會,在大學重點是培育社會需要的能力,如:溝通能力、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等

如對您有幫助,望採納。

大學該培養什麼樣的人

2樓:天風海雨樓主

大學教育是國民教育重要的一個環節,對很多學生來說,大學教育有可能是他們學生生涯的結束,他們中的少部分學生會選擇選擇繼續接受教育,因此大學教育就面臨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何教育好這些即將結束學生生活,走向社會的「人」。

社會的建設以及穩定,需要每個人的努力,這是常識。雖然在由什麼樣的人來建設這個問題上,人們看起來不存在什麼分歧,不過,在看起來不存在分歧的問題上,卻存在著嚴重的問題。

一般認為,大學就是傳授知識的地方,這也是一個常識。很多人來大學讀書,基本上是抱著學習知識,以便日後在社會上能夠獲得一些基本生存條件的目的,說白了就是找工作。另一個常識是,大學是文化傳承的地方,常識可以判斷,文化不等於知識,不過一些人卻以為,擁有知識就是擁有文化,一些學生獲得知識,以為可以憑此立足於社會了,「知行合一」了。

事實真是這樣嗎?

王陽明講知行合一。從王陽明的角度來看,這個知行合一,恐怕不是今天被很多人經常簡單提及的知識與實踐的統一,這也許誤解了王陽明的意思。我理解的王陽明的「知」,乃是一種帶有倫理意義的「知」,這個「知」,不僅擁有知識的層面,也擁有價值判斷的層面——倫理的道德。

我們都知道道德中最基本的一對範疇是善與惡,而中國儒家也很強調這個問題。如果以上理解不錯,那麼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就應當理解為,在擁有「知」的基礎上去實踐「知」的內容,並且以「知」的倫理要求規範個人的行為。

但是,如果以今日的「知識」一詞來反觀王陽明的「知」,我們發現,今日的「知識」已經不再帶有價值判斷的品質了。據說知識是中立的,就像科技沒有善惡,要看使用者如何使用了,不過問題真是這樣?如果不是這樣,那麼使用者得德行可以培養嗎?

答案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不能。

為什麼不能?因為我們已經將道德從知識當中抽離了,知識變成了純粹工具的東西,也就是說,純粹的工具如法擁有道德感,也就是可以說,一個擁有純粹知識的人,可以知識地不講道德!

這就是我們現在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知識(事實)與價值的分離。對於搞新聞的人來說,事實與價值的分離顯得十分必要,一樣的是這個原則,對於大學教師是不是管用呢?

答案是,不管用。

我們曾經給教師一個很崇高的稱呼: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也就是說,教師這個職業關係到人的靈魂。

現在的大學生也許都不談靈魂了,這不全是大學生的責任,也有大學教師的責任。知識無法給靈魂提供棲息的家園,相反,知識很可能導致靈魂的枯竭。大學教師在傳授知識這一點上,可以說相當辛苦的,但是我不得不說,只傳授知識的老師確實不道德的,做一個不恰當的比喻,只傳授知識的老師,就像菜市場上買菜的攤主,各種本地的外地的,常見的罕見的品種擺在攤上,隨便我們去挑,我願意相信攤主是十分負責的,相信他賣給我們的絕對是貨真價實。

但是大學不能簡單地比作市場,不過現在的大學和菜市場卻有個共通的假設:相信人都是有理性的。在大學而言,就是相信大學生可以「明智」,「理性」地作出選擇。

天啊,大學教育的一個前提居然和經濟學的前提相同,這真是諷刺。既然大學是由一群號稱「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人教授知識的地方,他們就應當明白,大學生是最容易受到塑造的一群人,用什麼東西來塑造大學生以及怎樣塑造大學生就很重要。

如果上面這個問題可以得到認可的話,那麼就必須面臨一個更為基礎的問題:大學應當培養什麼樣的人。如同上面說的,一般人認為大學就是傳授知識的地方,在此看法下,我認為大學培養出來的是「知道分子」,知道各種各樣的時髦理論,主義,也明白這些理論和主義自身的不足和他們之間存在的矛盾,然後他們就帶著這些理論,主義,從大學畢業了,也就是說,他們花錢買了知識!

如果非要用錢來說明問題,我相信,花錢涵養德行,培養道德感要遠比花錢買知識高尚得多。

憑什麼這樣講?因為這個「知識」遠不是王陽明意義上的「知」,他是被架空了的沒有靈魂的知識,是對各種經驗的抽象總結,讓接觸到他的人感到內心乾癟,沒有靈氣,因此在「行」的問題上,出錯的可能性更大,知行合一的美好願望,只怕更容易變成對美好願望的破壞。因此,在大學應當培養什麼樣的人的問題上,我寧願相信:

大學應當培養有德行的人。其實,知行合一,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成德行合一。今天很多從大學畢業的人很容易遭遇各種**,如果內心沒有強大的力量,沒有基本的道德感,沒有作為一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應該有的教養,那麼追隨**而讚美撒旦的,就有可能是這些從文明場所出來的人。

今天有個詞語叫做高智商犯罪,當知識與犯罪合謀,影響會更加惡劣,雖然肖傳國與***之間的對罵滿城風雨,但是關於肖傳國的指控,恐怕也不是空穴來風。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我們的寢室樓。每年畢業,都會有大量的學生在寢室內喝個不醉不休,同時伴隨著猜拳的「殺聲「,這還不夠,還要往窗外扔酒瓶子,酒瓶子破碎一地,第二天清晨,習慣了這些的掃地阿姨們,默默掃去這些破碎的渣滓,偶爾聽見一些不滿的聲音。我們睡在寢室裡,就像睡在沙場上,隨時準備「迎接」「偷襲」。

大學應該培養什麼樣的人

3樓:傲慢男人v春哥

——我的大學觀

我一直對高中課本里「教育是民族之魂」這一論斷深信不疑。教育當然不僅僅侷限於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環境教育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於學校教育而言,大學的教育又有獨特而重要的地位。

顯而易見,大學是一個輸送高質量勞動力的傳送帶,是一顆連線理論與實際、連線校園與社會的紐帶。大學生步出校園之後,便成為社會生產者的一員。因此,大學充當了極其重要的角色,我們可以從大學培養出來的學生的素質來推測整個社會的走向,某種程度上,大學培養出來的學生就是知識分子,而知識分子,是社會的中堅力量。

就我個人觀點而言,大學培養出來的學生,應該具備如下的特質:有人文性,即有道德、有素質、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與表達能力;有社會責任感,關注社會;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斷力;至少有一項專業技能,能夠為社會提供資源,對社會有用;始終堅持著自己的興趣愛好,有自己的夢想。

我想先從人文性講起,這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因為一個大學生,他首先是一個人,作為一個人,必須要具備人文性。首先體現在學生有道德。

道德的範疇極廣,我在這裡僅談社會道德、職業道德。社會道德,或者我將之稱之為社會公德,是極其重要的。關於國人在國內外旅遊景區亂塗亂畫不遵守規則排隊亂吐痰亂扔垃圾的報道我們已經見怪不怪,這無疑是反映出我們國民素質的不夠,對公共空間的不尊重。

也許有人會反駁我說,基本上不遵守秩序的很多都是文化比較低的人,尤其是土豪。那我可以給他舉個例子,廣州地鐵,很經常地,地鐵門一開,白領寫字樓裡的乘客就一窩蜂地上下,完全棄「先上後下」這一規矩不顧。再近一點,就我們學校而言,看看每逢新生入學的混亂,在飯堂、在一課大廳的電梯前,有多少新生是不知要遵守秩序排隊?

電梯門一開衝動地一擁而上,不知說謝謝,等等。我們的大學教育,從這裡就該開始。教大學生如何去遵守社會的公德,遵守社會秩序,尊重公共空間。

如今「扶不扶」也成為一個問題,這在我看來是一種對中國傳統美德的諷刺。大學生該如何去做判斷?這不也是大學教育應該去引導的嗎?

職業道德就更加明顯了,高智商犯罪已經不是陌生名詞,**以權謀私**腐敗也是百姓皆知。除了道德,學會如何與人相處溝通、如何表達自己、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也是必修課。在**報道中,揮刀砍向宿舍同窗的大學生已經不是新聞了,因無法調節自己而輕易結束生命的,也不少見。

滿腹經綸而不會表達,羞澀舉止不大方也是問題。這都是大學應該要考慮到的層面。如何通過一些渠道去提高學生的道德意識提高素質,如何提升溝通表達能力,這是每個大學必須要想到的層面。

其次是關心社會、有社會責任感,並在這其中形成屬於自己的思想和判斷力。我極其反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做法,這和與世隔絕有何區別?如果大學生不關心社會民生、時政、經濟和文化,那這個社會就完蛋了。

大學生受過比較高程度的教育,接觸的東西多,見識和視野一般來說會比未受過教育的人更廣,那麼他們就更加有義務有責任去關注社會,去分析問題,為決策者、立法者提供建議。當然,在分析判斷社會現象時,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形成屬於自己的思想和價值觀,不能人云亦云。這一點是學校需要引導學生去做的事情。

我們不難可以從9月底以來沸沸揚揚的香港「佔中」爭普選遊行中得到一些啟發。先不論其他的,就香港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對民主和自由的追求便令我敬畏,他們關注,他們也行動。也許我們不能夠像香港學生一樣遊行示威這樣去表達我們的心聲,但至少,我們該表示關注,我們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看看**時代的大學生,那才是大學生應該有的社會責任感的榜樣! 再者,很重要的一點,便是具備一定的技能,能夠為社會提供資源,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大學是專業理論學習的重要階段,在這以後,便是將理論與實際結合。

大學培養出來的勞動力,應該是高素質勞動力,而不是普通的勞工。大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學習了一些沒有受過教育的普通勞工所不知道的知識,這就是很大的優勢。他們理應用學習到的知識去幫助所在的公司企業或者事業型單位作出貢獻。

這是一種雙向的互動,在大學生成長的過程中,社會給他們提供了數不清的資源,到他們出來工作,便是時候讓他們給社會回報資源。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已經掃除了不少文盲,教育普及率也在不斷上升,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都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但這樣的產業型別,不僅是讓我們處在了產業鏈的末端,收益甚少,還很大地破壞了我們國家的資源,挫傷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因此,調整經濟結構,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是我們當務之急。

這樣的調整與轉變,絕對是離不開具有高技能的大學生!

始終堅持著自己的興趣愛好、保持著心中的夢想。我一直認為,沒有興趣愛好的人,就像是行屍走肉。興趣愛好是調節一個人狀態的很好方法,能夠讓一個人從壓力中解脫出來,調整自己的心態,以更好地生活。

而夢想,也是不能夠放棄的,即使現在沒有機會實現,萬一以後有機會了呢?

大學,是社會運作中極其重要的一環,至關重要的傳送帶和紐帶。大學培養出來的人,是能夠決定整個社會走向,決定民族和國家命運。因此**和大學自身該給予高度的關注和不斷的思索,如何改進大學的教育,如何才能為社會培養出合格有用的人才?

大學是培養人才的地方,那中學不是嗎

首先肯定一點,中學一定是人才培養的地方。網上以前瘋傳一句話 沒經歷過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確實,中學幾乎在人才能力的99 上比不了大學,但是有一點大學一定比不上中學,那就是吃苦耐勞以及其他的奮鬥精神和學習方法套路,如果沒有這些本質東西,就很難稱之為人才。無論是幼兒園,還是小學,中學,乃至大學,都是教...

如何培養人的誠信品質,如何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

一 培養孩子誠實從點滴做起 培養孩子誠實的品質,它既要求家長有長期堅持的耐心,與時俱進的細心,又深深紮根滲透於日常生活的瑣碎點滴中,貫穿家庭生活和親子成長的全過程。家長應從小就要求孩子說真話,不說假話 做錯事時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並能及時改正 不拿別人的東西,借別人的東西要還 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針對...

為什麼說通過旅遊可以培養人的性格

說實話,不認為旅遊可以培養一個人的性格 旅行倒是可以 旅遊只是到此一遊,短則兩三天,長也不過10來天,對一個人的影響不會有多大,即使有些觸動也只是短暫的。而旅行的話,就不同了。旅行不僅需要自己做詳細的旅行計劃,做好預算,在還沒出發前已經積累了很多知識,而當出發途中,遇到問題如何解決,遇到危險懂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