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加內沙
在下來試試看。
在家五戒之不殺生戒的有5種戒相,而戒相就是犯戒與否的標準。這5種戒相是1,有情生物出現 2,知道是有情生物 3,殺意 4,殺的行動 5,該生物的死亡。必須這5個條件成立才算犯戒。
其實您的問題在第1以及第2戒相,什麼是有情生物?什麼是無情生物?在下的理解是有情生物是擁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以及大腦的生物,譬如說動物,鳥類,人類,某些海底生物。
按照現今的科學說明植物也屬於動物類,因為植物會生長,但在佛教觀點來說,這是無情生物。 昆蟲則因人而異,但在下理解為有情生物,因為有些昆蟲有六根,一部分也可以,譬如說蚊子,蚯蚓等等。
但細菌是有情生物嗎?在下不認為是,因為細菌雖然能繁殖,但細菌並沒有單獨自我意識。細胞也是,除非它們整合成為大腦,這是有自我意識。
微生物也是,它們肉眼看不到,而且生存能力和自我意識是不同的,它們擁有生存能力。
從歷史年代來說,佛陀時代的科學也沒有這麼進步,除了肉眼能分辨的有情或者無情生物之外,能看到微生物還是細菌嗎?
再回到戒律,第3條戒相『殺意』。在一個適者生存的時代,為了生存而殺。您能指責老虎殘暴嗎?
您能指責鯊魚**嗎?這是自然生態定律。喝水的目的就是為了生存,就算有一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
再來是為了『生存』,而不是只為了『殺』,所以過程當中是沒有殺意的存在。
您說的對,戒律的範圍都是在於『人』的範圍,包括人的認知,人的生態,人的習慣以及人的性格。佛陀制定戒律的出發點就是為了那些比丘,巨集觀來說就是『人』的立場。佛陀前世捨身喂虎,的確是一個偉大的事蹟,但老虎屬於肉眼看得見,屬於有情生物。
佛陀要拯救眾生,但眾生限定於『動物類以及人類』,也就是有情眾生。微生物以及細菌屬於生物類,但並不等同生物類一定會有『自我意識』。您是否看過本生故事中,佛陀拯救一顆石頭呢?
還是佛陀拯救一顆樹?
2樓:帥帥的良
肉眼看不到的,不算殺生
如果是佛就不可以喝,因為佛的眼睛看的到細菌所以佛特別強調,一般大眾肉眼見不到,不犯
生病一定要吃藥,水也要喝
3樓:匿名使用者
要先念經,才能喝.以上佛經有釋義
4樓:我不是狼麵人
不是故意或有意識的行為,不算殺生!
佛教戒律的問題
5樓:唯梅子
這屬於妄語,是對她父母的一種欺騙。
妄語,分為3種:大妄語,小妄語,方便妄語。
我舉例說明:
大妄語,例如:自稱是羅漢,自稱是聖人。而實際不是。
這種情況,屬於破戒。去地獄。
小妄語,例如:說是某女的男朋友,而實際不是。僅僅是為了幫助某女,欺騙其父母。
這種情況,屬於犯戒,通過懺悔,可以滅罪。如果不懺悔,那麼有罪。
方便妄語,例如:中午去別人家,說:「我已經吃過了」,而實際沒吃。
這是為別人提供方便,無犯。
6樓:海印放光
這是犯戒。
助人說謊是要造成很多後續的妄語的。
方便妄語是指行善時利於眾生的妄語。您這些妄語,去欺騙長輩,**是行善利於眾生的妄語?
也不算助人為樂,因為幫助別人做壞事(欺騙長輩)已經很不妥了,自然不能算助人為樂的啊。
關於佛教戒律的問題
7樓:匿名使用者
確實有妄語的問題,但現在社會有種風氣就是這樣,故在隨順的同時,平時要精進修行。
佛教問題:佛教總共有哪些戒律?長談犯戒嗎?
8樓:廣學多聞又來
佛法總攝三類戒:1、律儀戒,也叫攝律儀戒:是為了離惡防非;2、攝善法戒:是為了廣集一切善行;3、饒益有情戒,也叫攝眾生戒:是為了利益救濟一切眾生!
長談屬於散心閒話,犯的是律儀戒中五戒十善戒裡的綺語戒!
佛家戒律有哪些?
9樓:一洗天清
佛家有六大紀律,有殺生,女色這些。
佛教的完整戒律內容是什麼?
10樓:aaa**王
只能是具足戒了
佛教的具足戒是比丘、比丘尼受持的戒律,因為這些戒律與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所以稱具足戒。關於具足戒的條目,雖然各地都有不同,但大致內容是相同的。
具足戒是比丘、比丘尼受持的戒律,根據《四分律》,比丘的"具足戒"有250條,比丘尼的具足戒有348條,共分為8大類:
一、波羅夷,指戒律中的根本罪或極大之罪,犯此類戒者要被逐出僧團。
二、僧殘,指比波羅夷輕一些的罪行,僧殘的意思就是犯此類戒者還有殘餘的法命。
三、不定,是指已經犯戒但犯戒程度還不明確的行為。
四、捨墮,是指由於貪心而追求財物的行為。
五、單墮,是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戒。
六、波羅提提舍尼,意譯為"悔過",是輕微的過失,主要涉及佛教關於飲食等方面的規定,犯此戒者只需向一僧懺悔即可。
七、眾學,是較輕的過失,所涉及的是有關服裝、食事、威儀等極細微的事情。
八、滅諍,是為裁斷有關僧尼犯戒等之諍議而設的七種方法,稱之七滅諍法。
11樓:匿名使用者
戒律是如來祕寶,古來不輕以示人。小眾不得聽大眾的說戒羯磨,所以古德多認為未受具足戒者,亦不得閱讀大戒,否則便成「賊住」而障受大戒。即不得聽,也不得讀。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比丘經典總有三藏。在家俗侶得聞二藏,謂論及經。毗奈耶教是出家軌式,俗不合聞。
」《戒本疏行蹤記》(引十住毗婆沙論)雲「三藏為言,律藏勝故、蜜故、為佛獨說,制必僧中,不許餘眾之所讀誦;非所學故。」《大智度論》「毗尼中說白衣不得聞律」,《分別功德論》:毗尼者禁律也,為二部僧,非沙彌清信士女所可聞見。
楊仁山居士在《大藏輯要》序例中說「小乘律,聲聞調伏藏,非受具戒者,不宜檢閱。」釋道安在《增一阿含經》序中說:此經往往有律語,有些在外國不許沙彌與在家人閱讀。
「而今以後,幸共護之,使與律同,此乃茲邦之急者也。斯諄諄之悔,幸勿藐藐聽也。」
12樓:匿名使用者
戒律不能亂說,怕眾生毀謗。如果你能守住五戒十善已經非常難得了;如果你是居士,你就可以受持五戒,八關齋戒;大居士可以受菩薩戒
佛教對戒律怎麼解釋的
13樓:aaa**王
無戒不成道入世修行中的積累陰德,幫助消去宿業--了還舊業--清理業障,最後達到無債一身輕。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就存在一個持戒--守戒的問題,戒即戒律,是一種約束,使修道者的語言、行為、思想意識都儘可能趨近於道的規範,合乎於道的要求,不至再造下新的業債,這樣才有可能有出頭之期,所以古人講: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
所以向所有的修行人提出「去三毒、持五戒、行六度。」的更高要求,這些是每個佛道的修習者都應謹守的內容。
佛教戒律中的3個不解
14樓:日月化祥
你問的問題其實很簡單, 但我不直接答覆你, 給你線索自己找出答案 :
1. "高廣大床" 戒律已經提到是 "坐臥", 那麼請問 : 坐臥的高廣大床是在臥室否 ?
若不在, 請問皇帝在書房偏廳議事時, 是不是都有這樣的床存在 ? 自己從禮制想想其本意.
2. 不允許 "香花蔓塗身", 其時機是不是在受戒後 ? 既然在受戒後, 那麼你這一日是待在** ?
既知待在何處, 再想想為何大眾用功時寺廟要燃香乃至加香 ? 亦即香在佛教的修行過程有何作用 ?
3.聽**的問題同第二點, 先弄清楚自己在**受戒 ? 再想想為何這一日有五堂功課以及各種唱唸 ? 其作用以及修行原理何在 ?(尤其佛七唱唸特別多)
你的問題是未曾隨眾修行或住寺發心佛事, 所以只靠書本自然不解. 若對佛門真有興趣瞭解, 勸你讀一卷書就行一里路吧
15樓:匿名使用者
"高廣大床"是個嚴重的誤解,古代沒有椅子,椅子是後來傳入的。古代人們把床叫做"榻",而把椅子叫做「胡床」或是「床」。
不坐高光大床的意思是叫你不要坐高大的椅子,高大的椅子象徵著權貴,是要你放下權貴傲慢的心。跟你睡多大的床那是風馬牛不相接的事情。
真佩服那些網友,什麼都不瞭解就胡亂回答,有才的是,居然能圓通得很厲害。
16樓:匿名使用者
這裡的床指的是比丘坐臥時所用之臺座,是專指修行的人來說的,不針對在家的居士們.
你所問的這三條,雖然的相上都有著要求的標準 ,實際是佛立相來幫助修行的比丘們修行的.每一個標準都不是簡單的只要求去做到,而是進而使人慢慢進入修行狀態,不去執著世間的享受,不去貪著,而實際在戒律中犯不犯戒首先都要先簡別行人是不是有愛好世間的打扮,愛好的心,愛聽貪著好音聲的心,如果沒有,收拾清潔或者梵唄唱唸也是可以的.
修行有粗說也有三個進入(是進入)的層次:首先先明確善惡,好的與不好的,再來就是來斷於自己不好的去追求修行好的,就像你說的戒貪本身也是一種希求,但這個希求是為了能不希求.呵呵,第三步,當你真的能夠做到只為善不為惡時,這時也要修行對善法也不生起執著.呵呵
17樓:匿名使用者
佛山深遠佛說佛光普渡人離塵土。。。佛已跳出三界不在五行中,只有精神遺留啊!
修佛得法,修法成佛。。。以法修;法是培育本命成長的元素,也是成佛的基本元素。
法!唯一的道路。
永珍源於法!
18樓:匿名使用者
阿彌陀佛!
您是不瞭解八關齋戒。搜尋這方面的文章和大德開示,您就會明白這個戒律的功德。戒律都來自佛陀的智慧,不瞭解之前可不要毀謗啊。
19樓:
宗教不是學術討論,只有信或不信,而不是論證。
20樓:zixinfei心
還沒有出家吧,先不要看戒律方面得書。
佛教戒律有哪些
21樓:明因妙音
佛教戒律簡單講,根本戒
佛教有哪些戒律
有人問達摩祖師 佛持不持戒?達摩祖師說 佛不持戒,也不修善惡,不精進,不懈怠,因佛是無作人。一 於自性靈妙常住法中,不生斷滅之見,名不殺生。二 於自性靈妙不可得法中,不生可得之念,名不偷盜。三 於自性靈妙無著法中,不生愛著之念,名不淫慾。四 於自性靈妙不可說法中,不說一字,名不妄語。五 於自性靈妙本...
在家修行佛教應遵守那些戒律,在家修行佛教需要遵守那些戒律
順著自然走最好,戒律是用來約束有犯大錯的人,普通人不必戒而守戒,是無戒而戒,不執著,吃飽不餓,困就睡,醒就生活,工作,閒就修,家裡作啥就吃啥,為飽肚腹不為嘴饞,食不知味,活而不為其樂,居士在家修行,可受持三皈戒 五戒 八關齋戒 優婆塞戒經菩薩戒 梵網經菩薩戒。在家修行一定要系統聞思 能落實,五戒,就...
佛教的三不能是什麼?求解,佛教戒律中的3個不解
三不能 指改變定業 化導無緣眾生及救度所有眾生等三種不可能之事。此乃唐代禪宗北宗僧元圭禪師之語。即 不能免定業,佛雖具足不執著於一切現象之智慧,然對招感善惡結果之定業亦無法改轉。不能度無緣,佛雖能了知諸眾生之性質,窮盡無限事,然亦無法化導無緣之眾生。不能盡生界,佛雖能救度世間一切眾生,但卻無法令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