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歸因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影響

2025-01-22 20:50:20 字數 3997 閱讀 1171

1樓:網友

1 、對學習結果的情感體驗。學生對學習成敗原因的不同解釋,直接影響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學習取得好成績會感到高興,但只有當學生將成功歸因於能力強或足夠努力時,他才會感到自豪與滿意。

而如果把成功歸因於題目簡單或自己比較幸運時,學生可能就不會感到自豪與滿意。

2 、對後續學習的期望。如果學生把自己的成功歸結為自己能力強或努力學習的結果,他會認為下次我努力學習一定還會取得成功。如果學生把自己的成功歸結為是任務簡單或是我這次比較幸運的話,他會認為下次就不一定這麼幸運了,題目難度也可能會增加,所以下次能取得什麼樣的成績就很難說了。

3 、學習的努力程度。當學生將成功歸因於自己的努力時,成功帶來的自豪感和滿意度會讓他繼續努力以求下次取得同樣的成功,即使遇到困難也能克服。當學生將失敗歸因於自己努力不夠時,下次他會做出更大的努力並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以獲得更多的成功。

而如果學生將自己的成敗歸結為自己能力強而成功,或自己能力太差而失敗時,學生所投入的努力就會減少。

4 、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經常取得成功的學生會增強學生對自己能力的**與估計,從而使他獲得比較高的自我效能感。

這會使他更積極地認識自己,對自己有客觀正確的判斷。反之則會產生負面影響。

2樓:穆名而來

學習動機與成就動機是有區別的。

關於學習中的成功和失敗的歸因屬於內歸因的是什麼?

3樓:親愛的郡愛生活

關於學習中的成功和失敗的歸因屬於內歸因的是:學習能力和努力程度。

內歸因,外歸因是心理學的術語。就是說當問題發生時,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覺和應對方法。內歸因的人,會首先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嘗試改變自身來解決問題;外歸因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其他外部人或事的問題,試圖改變他人或環境來解決問題。

這兩種方式,無關對錯或好壞。習慣內歸因的人喜歡自省,但容易悲觀,稍有不慎就容易陷入悲觀的情緒;習慣外歸因的人往往會以自我為中心,並且思想固化不容易進步。

例如,當看到一位父親對其孩子破口大罵時,我們可以認為,這位父親在教育孩子時缺乏技巧,他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完全錯誤的,這是內部歸因。用內部歸因,我們對這位父親的印象是負性的。

三大歸因方式

1、外部歸因:即把所發生的事歸結為外在情境因素;比如工作沒做好怪領匯出難題,這是外部歸因。總做外歸因的人又被稱呼外控者,他們把成功歸於運氣,把失敗歸於命運,他們相信人受環境、有勢力的他人、命運和機遇的擺佈。

當乙個人為外歸因時,他會認為自己運氣好、家庭是否有資源、認識大人物否、工作難否才是決定他成就,他日常工作中很難做到努力與勤奮,通常充滿抱怨,也會不經意間就與機會失之交臂。

2、內部歸因:把事物發生的原因歸結為個人內在的因素,如性格、努力程度以及自我情緒等。比如工作沒做好,反省自己的工作方法,這是內部歸因。

通常總是內部歸因的人我們可以稱作內控者,他們相信事在人為,把成功歸結於個人努力,把失敗歸於個人疏忽,他們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乙個內歸因的人,通常在日常工作中不不遺餘力的做事,而成功之於他們,也就是時間問題而已。

3、綜合歸因:把事物發生的原因歸結於內、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比如工作沒做好,既分析此次任務的特色又反省自己的工作方法,這是綜合歸因的結果。

整體來說,綜合歸因往往更有利於心理衛生,有些目標沒有達成,他一方面會尋找內在原因,另一方面又會尋找外在原因, 這種綜合歸因往往不會過於勉強自己,也會讓我們能夠更加心境平和,是屬於人群中調節者,具有較高的威信。

關於學習中的成功和失敗的歸因屬於內歸因的是什麼?

4樓:生活小達人

關於學習中的成功和失敗的歸因屬於內歸因的是學習能力、努力程度。

有關於學習的名言警句: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增廣賢文》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論語》

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賀胡思考,再思考。--愛因斯坦。

學而不用則廢,用而不學則滯;學用必須結合,二者缺一不可。--周海中。

我們一定要給自己提出這樣的任務:第一,學習,第二是學習,第三還是學習。 -列寧。

在尋求真理的長河中,唯有學習,不斷地學習,勤奮地學習,有創造性地學習,才能越重山跨峻嶺。--華羅庚。

學習有如母親一般慈愛,它用純潔和溫柔的歡樂來哺育孩子,如果向塵老它要求額外的報酬,也許就是罪過。 -巴爾扎克。

我們全都要從前輩和同輩學習到一些東西。就連最大的天才,如果想單禪兄攔憑他所特有的內在自我去對付一切,他也決不會有多大成就。--歌德。

學習動機對學習行為的影響

5樓:學得**

學習動機的定義和功能、學習動機對學習的影響有哪些?

6樓:星橋

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論認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對自己能否成功的進行某種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包括結果預期and效能預期。

結果預期是指個體在特定情境中對特定行為的可能後果的判斷;

效能預期:個體對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種作業水平的信念。

自我效能的功能主要是調節和控制行為,並通過行為調控影響行為結果。

影響人們對行為的選擇與行為堅持性。自我效能感高的人,通常傾向於選擇適合自己能力水平又富有挑戰性的任務,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卻恰恰相反。

影響人們努力的程度和對困難的態度。

具有高度自我效能感的人,多富有自信,勇於面對困難和挑戰,會竭力去追尋自己的目標;自我效能感水平低的人,則會因為懷疑自己的能力而在困難面前猶豫不決,甚至對能夠完成的任務也不敢問津。

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效率。

自我效能感低的人,總是擔心自己會失敗,把思想糾纏在個人缺陷和潛在困難上,緊張、無助、行為效率低下~

有強烈自我效能感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在分析問題、解決困難上,知難而上,執著追求,行為效率高。

影響人們的歸因方式。

自我效能高高的人~自己努力不夠,自我效能感低的人~自己能力不足,天資不夠。

用成敗歸因理論解釋歸因對學習動機的影響

7樓:文熨濫

歸因於的解釋。

attribute;owing to;result in]把…解釋為由…引起或造成 運動 的失敗可以歸因於缺乏士氣詞語分解 歸的解釋 歸 (歸) ī返回,回到本處喊皮:歸國。歸程。

歸僑。 歸寧 (回孃家 看望 父母)。歸省(媙 )(回家 探鄭正差親)。

歸真反璞。 還給: 歸還 。

物歸原清氏主。 趨向,去往:歸附。

眾望所歸 。 合併,或集中於一類,或集中於一地:

用成敗歸因理論解釋歸因對學習動機的影響。

8樓:考試資料網

1)美國心理學家維納對行為結果的歸因進行了系統**,並把歸因分為三個維度: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穩定性歸因和非穩定性歸因,可控性歸因和不可控性歸因;又把人們活動成敗的原因即行為責任主要歸結為六個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務難易、運氣(機遇)好壞、身心狀態、外界環境等。

2)就穩定性維度而言,如果學習者把成功或失敗歸因於穩定因素(能力、任務難度),則學習者對未來的學習結果也會抱成功或失敗的預期,並會增強嫌裂他們的自豪感、自信心或產生羞恥感、自卑感;相反,如果芹禪閉學習者把成功或失敗歸因於不穩定因素(努力、運氣、身心狀態、外界環境);則不會影響他們對未來成功或失敗的期望,其成敗體驗也不會影響到將來的學習行為。(3)就內在性維度而言,如果學習者將成功或失敗歸因於自身內在的因素(能力、努力、身心狀態),學習者會產生積極的自我價值感,進而更投入到未來的學習活動中去,或形成消極的自我意象·從而更避免參與成就性任務;相反,如果學習者將成功或失敗歸因於機體外在因素(任務難度、運氣、外界環境),則學習結果不會對其ih我意象產生什麼影響。

4)就可控性維度而言,如果學習者把成功或失敗歸因於可控因素(努力),學習者會對自己充滿信心或產生一種犯罪襲腔感;反之,如果學習者把成功或失敗歸因於不可控因素(能力、任務難度、運氣、身心狀態、外界環境),則會產生感激心情或仇視報復情緒。

5)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運用歸因理論來了解學習動機,對於改善學生的學習行為,提高其學習效果,也會產生一定的作用。

如何引導學生對學習成績進行積極歸因

瞭解學生的歸因傾向.歸因傾向是持續影響學生對學習成績歸因的重要因素,也是引導學生對學習成績進行積極歸因的前提。教師首先應瞭解學生的歸因傾向,這可通過特定的歸因問卷來測定 如何引導學生正確歸因 我是最普通的 孩子深陷自我否定,合理歸因 讓孩子不再迷路 歸因復就是尋找原因.學生在學習過程制 中,常常自覺...

學習動機的作用有哪些,簡述學習動機對學習的作用有哪些

1.學習動機和學習的關係是辯證的,學習能產生動機,而動機又推動學習,二者相互關聯 2.動機具有加強學習的作用,高動機水平的學生,其成就也高 反之,高成就水平也能導致高的動機水平 3.有些學習既不靠動機給以力量,也不靠內驅力的滿足來加強。人類生活中的大量學習,也是可以在沒有任何明確學習意向的情況下偶然...

古希臘的科學成就對後世的影響

2000年前的計算機 古希臘是歐洲文化的源頭,它的城邦制度和民主制度成為後世歐洲政治的基礎,而其文學 藝術 科學成就則成為14世紀文藝復興的模板,直接推動了現代世界的誕生。古希臘誕生了亞里士多德 阿基米德 歐幾里得 阿里斯塔克 埃拉托色尼等偉大的科學家,在數學 物理 天文學 地理學等方面取得璀璨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