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愛創文化
黃河回九曲,適郢乍經過。積雨初添漲,無風亦自波。人行沙岸小,樹近夕陽多。為愛滄浪曲,因之備嫌巖鼓枻歌。——明代·張時徹《渡黃河》 渡黃河 黃河回九曲,適郢乍經過。
積雨初添漲,無風亦自波。
人行沙岸小,樹近夕陽多。
為愛滄浪曲,因之鼓枻歌。誰下陳蕃榻,青山有逸民。來從芳草引,坐與碧山鄰。中酒無虛日,尋花及好春。相看莫相笑,同是竹林人。——明代·張時徹《竹墟宅宴集口占》竹墟宅宴集口占。
誰下陳蕃榻,青山有逸民。
來從芳草引,坐與碧山鄰。
中酒無虛日,尋花及好春。
相看莫相笑,同是竹林人。宴罷瑤池暮雨紅,碧桃花落幾番風。重來八駿無訊息,擬逐青鸞入漢宮。——明代·趙介《瑤池》瑤池。
宴罷瑤池暮雨紅,碧桃花落幾番風。
重來八駿無訊息,擬逐青鸞入漢宮。兵戈三戶少,生齒百年還。畫壁曾同看,求田惜未閒。
故人盧可及,者輪宿草在何山。——明代·張以寧《過常州昔日延陵地,城基麥秀間。》過常州昔日延陵地,城基麥秀間。
兵戈三戶少,生齒百年還。
畫壁曾同看,求田惜仿御未閒。
故人盧可及,宿草在何山。
2樓:剛陽文化
原文:
渡黃河
南北朝]範雲。
河流迅且濁,湯湯不可陵。
檜楫難為榜,松舟才自勝。
空庭偃雹櫻鋒舊木,荒疇餘故塍。
不睹行人跡,但見狐兔興。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當澄。
譯文
黃河流水湍急而且渾濁,其盛大的水勢不可阻擋。
用檜木做成的槳,船伕也難以使用,松木造成的堅船方可勝任。
空院落倒放著舊木頭,荒地裡留著舊土埂。
這裡不見行人的蹤跡,所見的只有狐狸兔子的出沒。
我要對黃河邊上的老人說,這濁水相當澄清源晌了。
賞析:
這首詩前四句寫渡河情況。「河流迅且濁,湯湯不可陵。」起筆寫出了黃河的氣勢和特徵:
水流迅勐而渾濁。「檜楫難為榜,松舟才自勝。」這裡說,連檜楫使用起來都好像力不勝任,松舟也只是勉強勝載,可見河水的迅勐,渡河的危險、困難。
中四句寫岸畔所見。「空庭偃舊木,荒疇餘故塍。」庭戶是空的,舊木橫躺著,像要倒塌的樣子;田地荒蕪了,還可以看到往日的田埂畦壟。
不睹行人跡,但見狐兔興。」周圍也看不到行人,只見狐兔橫行。這裡的村莊完全破敗了,像《古詩·十五從軍徵》所寫:
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這就是作者眼中所見異族政權統治下的。
情形。在這描寫中見出作者傷感、同情、憤慨等心情。「狐兔」既以紀實,當兼喻異族統治者。
由此回過頭來看前面關於黃河的描寫,似也有興寄:那洶湧渾濁的河水,當影射北中國的淪喪、淆亂。南宋張元幹曾將這兩個比興融在一起,寫道:
底事崑崙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賀新郎》)以憤慨中原之陷入金人之手。最後兩句: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當澄?」這兩句的意思明顯是指澄清天下、撥亂反正。由於前面寫有渡河情況,這兩句出現就不顯得生硬;又由於前面寫有社會凋殘、生民塗炭情況,這兩句也就顯得很有感情、很有力量了。
這表現了作者渴望國家統。
一、拯救生民出洪荒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還可交代一下,「河上老」或許用河上公的典故。葛洪《神仙傳》謂河上公住在黃河之濱,能預卜未來。
作者「寄言」於這種決疑釋惑的人物,更能見出他渴望河清心情的急切。這裡的用典是渾然無跡的。
渡黃河」這種題材在南朝詩歌中實屬罕見。作者身臨北境,寫出了旅途的感觸,從而流露了澄清天下之志。這在「江左沉酣求頌悔名者」(辛棄疾《賀新郎》)不復顧念中原塊土的情形下,這詩的創作就顯得很是難能可貴了。
渡黃河詩原文_翻譯及賞析
3樓:成大文化
河流迅且濁,湯湯不可陵。檜楫難為榜,松舟才自勝。空庭偃舊木,荒疇餘故塍。
不睹行人跡,但見狐兔興。寄言河上老,此水何當澄?——南北朝·範雲《渡黃河詩》 渡黃河詩 河流迅且濁,湯湯不可陵。
檜楫難為榜,松舟才自勝。
空庭偃舊木,荒疇餘故塍。
不睹行人跡,但見狐兔興。
寄言河塵攜公升上老,此水何當澄?範雲(451~503年),字彥龍,南鄉舞陰(今河南泌陽縣西北)人,南朝文學家。範縝從弟,子範孝才。範雲。
月華臨靜夜。夜靜滅氛埃。方暉竟戶入。
圓影隙中來。高樓切思婦。西園游上才。
網軒映珠綴。應門別錄苔。洞房殊未曉。
清光信悠哉。——南北朝·沈約《應王中丞思遠詠月詩》應王中丞思遠詠月詩。
月華臨靜夜。
夜靜滅氛埃。
方暉竟戶入。
圓影隙中來。
高樓切思婦。
西園游上才。
網軒映珠綴。
應門別錄苔。
洞房殊未曉。
清光信悠哉。傾城得意已無儔。洞房連閣未消愁。
宮中本造鴛鴦殿。為誰新起鳳凰樓。綠黛紅顏兩相發。
千隱凱嬌百念情無歇。舞衫回袖勝春風。歌扇當窗似秋月。
碧玉宮妓自翩妍。絳樹新聲最可憐。張星舊在天河上。
從來張姓本連天。二八年時不憂度。旁邊得寵誰相妬。
立春歷日自當新。正月春幡底須故。流蘇錦帳掛香囊。
織成羅幌隱燈光。只應私將琥珀枕。暝暝來上珊瑚床。
南北朝·徐陵《雜曲》雜曲。
南北朝徐陵。
閱讀全文∨ 傾城得意已無儔。
洞房連閣未消愁。
宮中本造鴛鴦殿。
為誰新起鳳凰樓。
綠黛紅顏兩相發。
千嬌百念情無歇。
舞衫回袖勝春風。
歌扇當窗似秋月。
碧玉宮妓自翩妍。
絳樹新聲最可憐。
張星舊在天河上。
從來張姓本連天。
二八年時不憂度。
旁邊得寵誰相妬。
立春歷日自當新。
正月春幡底須故。
流蘇錦帳掛香囊。
織成羅幌隱燈光。
只應私將琥珀枕。
暝暝來上珊瑚床。 ▲
百司警列。皇在在陛。既飫且醑。
卒食成禮。其容穆穆。其儀濟濟。
凡百庶僚。莫不愷悌。奄有萬國。
抑由天啟。——南北朝·沈約《梁三朝雅樂歌 雍雅 三》梁三朝雅樂歌 雍雅 三。
百司警列。皇在在陛。派老。
既飫且醑。卒食成禮。
其容穆穆。其儀濟濟。
凡百庶僚。莫不愷悌。
奄有萬國。抑由天啟。
渡黃河賞析
4樓:古詩文網
倒瀉銀河事有無,掀天濁浪只須臾。
人間更有風濤險,翻說黃河是畏途。這首詩前兩句將黃河的濁浪排天,以天上盼銀河倒瀉陪襯,極力描寫它的險惡;後兩句說人情的險惡更有甚於黃河濁浪,所以不應說黃河是畏途。這首詩運用反襯的手法極寫對社會人生的認識,十分深刻,含感時傷世之情,發窮愁孤憤之音,詩格老成,筆力勁健。
前兩句說人們一旦來到那一瀉千里、氣勢磅礴的黃河岸邊時,就不免被它那「倒瀉銀河」的神秘傳說嚇住。對這種瞻前顧後、畏首畏尾的人,詩人是非常蔑視的。自然,橫渡黃河是有一定危險的,但也只不過是承受「須臾」的「掀天濁浪」而已。
在永恆的時間和空同裡,人的生命也正如激流險峰中的一葉小舟:當生活的巨浪鋪天蓋地砸下來時,沒人能夠事先預見,也沒人能知道這災難會延續到何時。宋琬曾是位少有方名的詩人,早年便高中進士,為官時也頗多惠政,深得人民愛戴。
卻不想被人誣陷,以至於「立逮下獄」,「並系妻子」,在拘囚的三年中,又險遭不測裂哪之禍。這就難怪他會借「渡黃河」之題,發出「人間更有風濤險」的沉重嘆息了。
後兩句寫黃河洶湧奔騰,古人不知其發源地,認為李源物是天上的銀河倒翻下來的,故有「黃河之水天上來」之說。它有掀天的浪濤,但是要渡過去也用不了多長時間,驚濤駭浪的風險很短暫,一般都能渡過。真正的風險卻是在人間。
一般人在險惡的人間,習慣了爾虞我詐、勾心鬥角、豺狼橫行、暗無天日、傷天害理、良心滅絕的生活,還不曾覺察到它的險惡,反而說黃河的險風惡浪才是最可怕的,不敢渡過。
宋琬認為詩人處窮困之境,心懷「幽憂」之情,自易「悲歌慷慨」。(董閬石詩序》)黃河本是自然界之險途,但無論其「倒瀉銀河」也好,「掀天濁浪」也罷,在詩人眼中,與人生道路之充滿爾虞我詐,相互傾軋相比,都微不足道。詩人以反襯的手法極寫其對社會人生的認識,十分深刻,含感時傷世之情,發窮愁孤憤之音,詩格老成,筆力勁健,可見其詩風之乙個側面。
親政篇原文 翻譯及賞析,為政篇第二 四 原文及翻譯
為政篇第二 四 原文及翻譯 為政篇第二 四 原文及翻譯如下 原文。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翻譯。孔子說 我十五歲立志學習,三十歲在社會上站穩腳跟,四十歲遇事不迷惑,五十歲懂得 禮 已具有對於社會的變化和人生的道路的應變能力,六十...
羌村原文 翻譯及賞析,羌村三首其一原文及翻譯
羌村三首其一原文及翻譯 羌村三首其一原文如下 崢嶸赤雲西,日腳下平地。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鄰人滿肆裂牆頭,感嘆亦歔欷。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原文翻譯如下 西天燃燒著火一般的雲峰,太陽神的腳輪與地平線平行。柴門前鳥雀叫個不停,遊子呀,終於走完了他的...
《靜女》原文及翻譯是什麼,靜女原文及翻譯
原文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釋義 文雅的姑娘真美麗,約好在城邊的角落裡等我。卻故意躲藏起來,惹我撓頭又徘徊。美麗姑娘真 好看,送我一支紅色的管蕭。管蕭有著鮮明有光的樣子,喜愛你的美麗。從郊外採來茅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