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制度的侷限性,科舉制度的侷限性?

2021-03-03 21:02:46 字數 4862 閱讀 2594

1樓:匿名使用者

1,由於科舉制度的巨大的優越性(幾乎可以調動全民參與),使得封建社會統治者過分重視科舉選拔文官武將而忽視了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人員的選拔和政治地位,有誤導民眾之嫌.

2,考試的內容沒有做到與時俱進.武舉則表現的更加明顯一些,在冷兵器時代,考核弓馬嫻熟並無什麼非議之處,但在熱兵器來臨的時代再考試這些東西就未免荒唐了.

3.科舉制度不應成為選拔人才的唯一形式.

4,古代基本上杜絕了女性的參與.

2樓:匿名使用者

科舉制度的產生並不是偶然性,而是歷史的必然,因為世家大族壟斷朝政,導致皇帝的權力受到制約,皇帝肯定是希望多有一些寒門士族出現,因此,科舉制度也就應運而生了

科舉制度的侷限性有什麼不好?

3樓:曉寒秋楓

科舉制是王權政治的產物,它不能改變既定的最高王權。因此,科舉制對官吏的選拔是有侷限性的。它只能選拔普通**,而不能選拔**高階**以及最高國家統治者。

4樓:匿名使用者

科舉制作為**的手段,不能根本改變**腐敗的政治特色;科舉考試的內容又侷限了教育,鉗制了人們的思想,尤其是明清時期的八股取士更是**極致化的表現。

5樓:匿名使用者

束縛讀書人的精神思想

科舉制度的侷限性在**

6樓:

科舉制度自隋朝開始至清末結束有著1300多年的歷史,並影響到了周邊的朝鮮,越南等國家,是我國古代人事工作中的重大發明,優於先前的世襲制和察舉制。然而,千百年來總有一些昏頭脹腦的傢伙來指責科舉制度的種種不是,原因也很簡單,他們完全沒有正確的認識到科舉制度的科學性,當然也就不能夠明辨是非了.今天,讓我們從新擦亮眼睛,認認真真的看清科舉制度吧!

一,科舉制度的積極作用

1,科舉制度合情合理的平等廣泛的直接了當的為國家選拔了大量的人才.體現了公開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則,自然詮釋了中國式的民主,是適合中國國情的一項選人用人制度.因此,也得到大多數人民的支援和擁護.

2.科舉制度促進了儒學文化的普及和發展.促進了出版事業的發展,提高了國民的文化素質修養,帶動了民間社會崇尚人文教育的良好風氣,從而推動了社會的文明和進步.

3.一般情況下,科舉制度可以有效的降低人事腐敗

科舉制度產生以後,逐漸配套了彌封制,篹錄製,鎖院制,複試制等,如果稍微運作嚴格的話,很難產生認人事腐敗的.儘管科舉在歷朝歷代都或多或少的產生過鄙案,但其積極作用還是應當肯定的.

二,科舉制度的負面影響和侷限

1,由於科舉制度的巨大的優越性(幾乎可以調動全民參與),使得封建社會統治者過分重視科舉選拔文官武將而忽視了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人員的選拔和政治地位,有誤導民眾之嫌.

2,考試的內容沒有做到與時俱進.武舉則表現的更加明顯一些,在冷兵器時代,考核弓馬嫻熟並無什麼非議之處,但在熱兵器來臨的時代再考試這些東西就未免荒唐了.

3.科舉制度不應成為選拔人才的唯一形式.

4,古代基本上杜絕了女性的參與.

三,對於科舉制度的誤解

總的來說,科舉制度是一種科學的選人制度,只要對其稍作改良,就不難成為一種優秀分子的選人制度.但長期以來,經過某些人的科舉有害論的宣傳和灌輸,使得人們科舉制度對產生了種種誤解.

1,把科舉制度與封建社會混為一談.

封建社會始於秦朝,而科舉在隋朝才開始的,稍為明智一點的人都知道兩者之間沒有絕對的聯絡,應屬於兩個概念.再者,封建社會就是萬般不好嗎?北京的故宮可以看作封建社會的最高象徵了,沒有哪個傢伙去提議拆除的.

2,把近代國家的衰敗歸咎於科舉制度

試看這大清國的朝政都讓一群啥鳥人把持著,所謂的皇帝,太后,皇族不是愚昧無知就是蠢笨無能,要麼還心術不正,這國家還好的了嗎?他們是科舉出身的麼?

3,把科舉制度與八股文混為一談,又把八股文貶低的一無是處

科舉始於隋朝,而八股文到明朝才正式確定為考試格式的(以前考經義詩賦),確切的講,八股文在明初的百年並未施行,直到憲宗以後才開始的.雖受到後世批評為形式僵化,但這種格式化的答卷可令考官有一種相對固定的評卷標準,可使評分較客觀公正,減少人為的偏頗.而八股文短小精悍,一般只要求300--500字,易於寫作.

雖然,科舉考試中的八股文題目侷限於《四書》《五經》,但知識卻不限於此.再說,《四書》《五經》又有多少不好?這些都可看做國學精粹,其中的一些章節至今還被選在大中學課本上,這又有多少非議之處呢.

有人講做八股文的意義不大,這就得另外一番解釋了,八股文實際上就是朝廷的一杆秤,稱一稱你有幾斤幾兩罷了,沒有豐富的文史知識,沒有聰明的大腦,沒有高超的寫作技巧是寫不出來的.這也就說明了這桿秤還是比較公平的.

4.把科場與官場混為一談,把官場腐敗遷怒於科場.難道廢除科舉官場就不腐敗了嗎?而事實上科場還對官場腐敗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如買官賣官等.

5.認為科舉制度與現代教育制度相牴觸.實際上,科舉制度只是一種**選拔制度,而現代教育制度本質上是種文化科學培訓制度,兩者並不矛盾.

只是把古代科舉所對應的師塾教育與現代教育相聯絡,兩者才會起衝突的.不過,只要把內容作出相應的調整變道,兩者之間是不會撞車的.

四,科舉制度的實質

五,是誰在反對科舉

反對科舉的不外乎以下5種人:

1.變革的激進派

清朝末年,許多仁人志士要求廢科舉辦新學,他們看到了西方國家科學技術的先進,和中國的落後,思想受到很大刺激,一心要模仿西方國家卻忽視了中外的國情不同.外國的政治選舉制度引進不來,單純的廢科舉又有多大意義呢,假如戊戌變法中不列入廢科舉一項,或許改革的阻力還要小一些呢.

2.科舉制度的受害者

清代的吳敬梓寫了一本《儒林外史》諷刺了科舉制度.蒲松齡寫了一本《聊齋志異》也說了幾句科舉制度的壞話.當作文學作品來讀是有其精彩之處,但如果要把其當作一項制度優劣評判的依據,那就可要謹慎從事了, 吳老 蒲老都是科舉屢試不第的窮秀才,借文章發洩一下私憤極力醜化科舉制度也就在所難免了.

如不信,我們隨便從書中找出一句,就能看出其中的誇張之處.如《儒林外史》中的胡屠戶搶白范進一句,說范進家(未中舉前)十幾年可曾吃過幾兩豬油(還不是豬肉)可笑之極.

近代文人對科舉制度好壞評價影響最大的恐怕是魯迅先生魯迅先生了也是科舉制度的受害者--我們不的不說的醜事是,魯迅先生的祖父因進行科場賄賂而**入獄,從此,魯迅先生的家境每況愈下,以後,父親也窮病而死了,年幼的魯迅對科舉的態度可想而知.以後,寫了一文《孔乙己》來對科舉制度大加鞭搭

我們旁觀者卻可以清醒的看到,所謂的孔乙己不過是讀書人中的極少數人而已.魯迅先生不免一點帶面,以偏蓋全了.在過去,讀書人考上的自不必說,考不上的有做幕僚的(或當師爺的),做師塾先生帳房先生的,或改行從商的,從醫的,半耕半讀的等等,不一而論,真正成無業遊民的少之又少.

再說,孔乙己好歹讀過書,不然的話或許還有殺人越貨的可能呢,再說,又不是沒有一技之長,還能替別人家抄書,只是自己的品行不好,智商又不高,這與科舉有甚關係.現在,因高考失敗跳樓跳水者有之,發瘋者有之,但這只是少數人的個別現象,我們也不能以此來隨隨便便否定高考制度吧.

魯迅先生在*****的時候很吃香,全國人人都要當魯迅.現在來看 魯迅先生仍不失位公認的優秀的大文豪.但是,不是聖人,不是哪句話哪篇文章的導向都是正確的.

結合 魯迅先生的家庭情況,就不難看出其對科舉的成見了

3.粗俗無知的癟三

4.滿腦粗糠的糊塗蟲

這類人往往把科舉制度同許多反面事物混為一談,以點帶面,生拉硬扯,兩隻近視眼只盯著科舉制度的侷限性,不懂的變通,不能夠全面的看問題.同時,他們還有一條顯得理直氣壯的理由,科舉制度西方國家沒有,接不上軌嗎.

5.患有紅眼病的小丑

這類人的特點是自己沒有本事又見不的別人有什麼作為,於是呼干擾之阻撓之破壞之而後快.改革開放之處,有人發財了,稱之為經濟上的暴發戶,就有人跳出來要修理之.同理,科舉制度下考上的舉人就是政治上的暴發戶,不過,反過來我們需要認認真真的想一想,人家只要是憑藉自己的努力,憑藉自己的才華,合情合理合法的取得了成功,咱們憑什麼不讓人家暴發,難道非要拉扯他們與一些不學無術無所作為的庸人一塊吃大鍋飯嗎.

六,科舉制度改良的思考

選拔人才管理社會是人類社會的一個永恆的主題,它與人類社會相始終.人類處始化如此,將來也想必亦然.

科舉制度現代該良如下:如1.規定靠生考試的次數或10次或20次,之後終身禁考,這樣,不就可以有效的避免晧首窮經的現象了嗎2.

不制定考試內容,也就是說讓考生沒有指定的教材去鑽研,從而考試考察起政治經濟歷史地理時事等綜合知識乃至處置某項事物的能力,使之能夠做到學以致用.這樣,無論對錄取或未錄取的考生,都可以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於國於民皆有利.

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的意義和侷限性(簡單點)

7樓:匿名使用者

科舉意義在於是統一王朝的****通過公開考試的方式,向全國各地的階層中選拔人才,納入整體的行政系統,擔任從地方到**的各級職務。

科舉制對官吏的選拔是有侷限性的。它只能選拔普通**,而不能選拔**高階**以及最高國家統治者。

8樓:青藤之空

先說意義:1、科舉制的實行破除了世家大族的壟斷官場的現象;2、科舉制保證了****行政人員的**,具有較高文化素質的**行政,為提高行政效率創造了條件;3、促進了社會讀書風氣的形成,和普遍的讀書風尚;4、以較為嚴格的方式選拔人員,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侷限性:1、考試內容僵化死板,逃不出儒學精藝的範圍;2、到了明清時期的八股取士,導致知識分子思想缺乏創造意識;3、科舉制實際上是統治者吧高階人才引向統治集團的手段。

科舉制度的侷限性有什麼不好

9樓:向日葵的雨悸

1,由於科舉制度的巨大的優越性(幾乎可以調動全民參與),使得封建社會統治者過分重視科舉選拔文官武將而忽視了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人員的選拔和政治地位,有誤導民眾之嫌.

2,考試的內容沒有做到與時俱進.武舉則表現的更加明顯一些,在冷兵器時代,考核弓馬嫻熟並無什麼非議之處,但在熱兵器來臨的時代再考試這些東西就未免荒唐了.

3.科舉制度不應成為選拔人才的唯一形式.

4,古代基本上杜絕了女性的參與.

科舉制度的起源和發展,科舉制度的起源與發展

隋朝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起源。發展 唐朝的科舉制度分兩類 一曰貢舉,一曰制舉。宋朝是科舉制度創立了 糊名考校法 和 謄錄試卷法 元朝總共舉行了九次科舉考試,沒什麼創舉!明朝科舉制度。規定只有官辦學校的學生可以參加科舉考試。禁止生員談論時事政治。各級考試的考題全部出自儒家經典,對這些經典的詮釋一律以宋...

科舉制度是怎樣被廢除的,科舉制度是什麼時候廢除的

廢除科舉制 100年前,就是1905年,中國在做什麼?清廷宣佈廢除延續了1300年的科舉制度,是最為震動的大事。羅茲曼主編的 中國的現代化 一書稱 1905年是新舊中國的分水嶺。它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和另一個時代的開始。於是,由此開始,一個貫穿百年的現代化教育在中國艱難地興起。但是,100年前的中國...

古代時候的科舉制度是什麼意思,古代科舉制度的作用是什麼

中國的科舉制度主要表現出三個特點 賢能治國,為我所用 標準客觀,競爭公平 立法保護,穩定延續。其作用和價值主要體現在 統一了價值,延續了文化 推動了教育,培養了人才 穩定了政治,推動了發展。其負面作用表現為導致了學校教育與社會的脫離,內容單一,文體要求走向極端等。總之,因為有科舉考試,才有中國官僚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