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關鍵是要堅信佛法的殊勝,就會熱愛佛法而不生退轉之心
2樓:一步鑄千錯
學習佛法要有次第,首先皈依持戒佈施忍辱等波羅密,然後聞思修
學佛如何心不退轉?
3樓:小木
『菩薩』雲者,菩提薩埵之略稱,意譯為覺有情。覺有情有三種解釋:(1)從自利而言,菩薩在因地修行,已是覺悟我空、法空之有情,不同於凡夫之不覺;(2)從利他而言,菩薩得到覺悟之後,就生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再來教化一切眾生,覺悟一切有情;(3)從自他兩利而言,菩薩不但上求佛道,而且下化眾生。
然而自初發『菩提心』,直至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經三大阿僧祇劫之漫長時光,其間往往因『隔陰之迷』,或其他之障道因緣而進進退退,茲依<大般涅槃經>之師子吼菩薩品開示,有下列十三種退轉『菩提心』因緣: (一) 心不信。 (二) 不作心。
(三) 疑心。 (四) 吝惜身財。 (五) 於涅槃中生大怖畏。
(六) 心不堪忍。 (七) 心不調柔。 (八) 愁惱。
(九) 不樂。 (十) 放逸。 (十一) 自輕己身。
(十二) 自見煩惱無能壞者。 (十三) 不樂進趣菩提之法。 此外又有下列六種壞『菩提心』因緣:
(一) 吝法。 (二) 於諸眾生起不善心。 (三) 親近惡友。
(四) 不勤精進。 (五) 自大憍慢。 (六) 營務世業。
此外又有下列五種退『菩提心』因緣: (一) 樂在外道出家。 (二) 不修大慈之心。
(三) 好求法師過惡。 (四) 常樂處在生死。 (五) 不喜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十二部經。
此外又有下列二種退『菩提心』因緣: (一) 貪樂五欲。 (二) 不能恭敬尊重三寶。
由此觀之,以如上等眾因緣,造成吾人退失『菩提心』,是故學佛修道者,若欲早成『佛道』,不但必須避免如上等眾因緣,而且要常作如下之『誓願』:(1)若菩提道是可得者,我當修習並令得之;(2)所作功德若多若少,悉以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3)願我常得親近諸佛及佛**;(4)常聞深法本覺(本有常住之覺)、始覺(依修行之功而顯出本覺)、相似覺(菩薩於十信位時,所得類似始覺之覺)、隨分覺(菩薩於十住十行十迴向等覺位時,所隨分得真正之始覺)、究竟覺(菩薩於妙覺位時,成就究竟至極之始覺)等五覺完具;(5)若遇苦難不失是心(指菩提心);(6)願諸佛及諸**,常於我所生歡喜心具五善根(指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6)若諸眾生砍伐我身斬截手足頭目支節,當於是人生大慈悲心深自喜慶;(7)莫令我得無根二根女人之身;(8)不繫屬人不遭惡主;(9)不屬惡王不生惡國;(10)若得好身種姓真正,多饒財寶不生憍慢;(11)令我常聞十二部經受持讀誦書寫解說,若為眾生有所演說,願令受者敬信無疑,常於我所不生惡心,寧當少聞多解義味,不願多聞於義不了;(12)願作心師不師於心,身口意業不與惡交,能施一切眾生安樂,身戒心慧不動如山;(13)為欲受持無上正法,,於身命財不生慳吝,不淨之物不為福業,正命自活心無邪諂,受恩常念小恩大報;(14)善知世中所有事藝,善解眾生方俗之言;(15)讀誦書寫十二部經,不生懈怠懶惰之心;(16)若諸眾生不樂聽聞,方便引接令彼樂聞,言常柔情口不宣惡,不和合眾能令和合,有憂怖者令離憂怖,饑饉之世令得豐足,疾病之世作大醫王,病藥所須財寶自在,令疾病者皆得除癒,刀兵之劫有大力勢,斷其殘害令無遺餘,能斷眾生種種怖畏;(17)父母師長深生恭敬,怨憎之中生大慈心;(18)常修六念、空三昧門、十二因緣、生滅等觀、出息入息、天行梵行、及以聖行金剛三昧首楞嚴定;(19)無三寶處令我自得寂靜之心,若其身心受大苦時,莫失無上菩提之心,莫以聲聞辟支佛心而生知足;(20)無三寶處常在外道法中出家,為破邪見不習其道,得法自在得心自在,於有為法了了見過;(21)令我怖畏二乘道果,如惜命者怖畏捨身,為眾生故樂處三惡,如諸眾生樂忉利天,為一一人於無量劫,受地獄苦心不生悔,見他得利不生妒心,常生歡喜如自得樂;(22)若值三寶當以衣服、飲食、臥具、房舍、醫藥、燈明、花香、伎樂、幡蓋、七寶供養,若受佛戒堅固護持,終不生於毀犯之想,若聞菩薩難行苦行,其心歡喜不生悔恨;(23)自識往世宿命之事,終不造作貪瞋痴業,不為果報而集因緣,於現在樂不生貪著。若有發如上願者,是名菩薩終不退失『菩提之心』。
此外,設若學佛修道者,選擇淨土宗『唸佛法門』且一門深入修行,就能不退轉『菩提心』。何以故?蓋如同<佛說阿彌陀經>所云: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指<佛說阿彌陀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三藐三菩提(即『菩提心』是也)』。又云: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 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總而言之,學佛修道者欲證『無上正等正覺』途中,於外必有冤親債主之障礙,於內必有身體病痛之折磨等等退轉『菩提心』之因緣,就如同欲尋『七寶山』者,於其途中必有懸遠嶮阻多難,沙礫棘刺乏於水草。若欲往者聞(已至七寶山者說)是事已,即悔尋作是言:路既懸遠艱難非一,往者無量達者無幾,而我云何當能到彼?
我今產業粗自供足,若涉斯路或失身命,身命不全財寶安在?如是之人必不能尋到『七寶山』;反之,若欲往者聞是事已,而作是言:有人能過(艱難)我亦能過,若得果達則得如願採取珍寶,如其不達以死為期,如是之人必能尋到『七寶山』。
七寶山者喻『大涅槃』,學佛修道者只要依照本師 釋迦牟尼佛(已證『佛果』者)之開示(『三藏』法寶,尤其是『淨土宗』之三經一論),如法修行,不畏艱難,精進勇猛,悲智雙運,福慧雙修,畢竟當來得成就『佛果』,此是無容置疑的。願與諸仁者共勉之!
4樓:才明珠卻捷
【三不退】
一、位不退,即修得之位不退失;
二、行不退,於所修之行法不退失;
三、念不退,於正念不退轉。
達到不退的境界起碼是十住菩薩的位次。凡夫有時候是會退的,但有種子在將來會發芽的。
5樓:蕭小翠謇麥
不要怕退,是怕不去做……
打個比方,茶葉在沸水中,上下浮沉,方能溢位其香——當然話說回來,在六道生死輪轉已經無量劫啦,勞地藏菩薩久經劫數而渡脫,實在是太慚愧了!
可將所有功德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真正做到三皈依,決定不退轉。
去深入經典,聞思修。
佛法的道理徹底理解,但如何去實踐佛法
1是孝養父母,孝養父母最重要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孔子說過,對父母,難在 色難 就是說難在對父母有禮貌,對父母好臉色。所以,從今以後,對父母說話以柔心對待吧。2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3是持守五戒十善。4是放生。5是吃素。樓主,我不知道你既然明白了佛理,怎麼會不知道怎麼去實踐呢?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佛法怎樣使婚姻幸福,如何用佛法獲得幸福婚姻
婚姻不幸福是長年累月的積怨造成的,想要改變這一切擁有美好幸福的婚姻生活,就要有效的化解這些積怨,用佛法中所講述的道理作為新的生活的準則,必然能夠挽回,但是,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才有可能實現,從寬容別人 找自身問題下手,是方法。阿彌陀佛 互敬互愛,相敬如賓。如何用佛法獲得幸福婚姻 抄寫 楞嚴經四種清淨明...
佛法是如何處理情緒的,佛法怎樣控制自己情緒
還有個解釋,於無量世,可瞋之處,不生瞋心 樂施眾生,隨意所須,得七處滿相 這要學的什麼?學不發脾氣,學到沒有瞋恚心,這是功夫,這是真的真功夫,真實功夫。為什麼會沒有瞋恚心?你首先要看破。人的七情五欲不是他的本性,是他的習性,習性是假的,本性是真的。本性是清淨心,從來沒有動搖過,就是惠能大師講的,本自...